第6部分(第3/4 页)
夕阳已坠,暮霭渐渐升起,在通往登封的官道上,此时已空无一人,宽阔的官道显得空旷悠长。毕竟此时刚刚过完年,人们还都在家中回味着年味,很少有人此时出远门。况且此时也已渐黄昏了,所以官道上显得冷冷轻轻。
蓦地,远处道路的尽头出现几个黑点,不久黑点慢慢变大,却是四个背着行囊的和尚,正在路上奔行。这自然就是正要赶去南少林的君宝一行了。因天色已晚,路上又无人,四人便不自觉的脚下发力,使用轻功赶路。君宝的三位师兄修习武功数十年,均是功力精深,而君宝的九阳神功,经过这些年的苦修,更是把武功的修习融入到自己生活,随着日常的一举一动,先天真气时刻在运转自如。
刚开始三位师兄还怕君宝跟不上,不过一段时间后,见他能轻松跟上,除了暗暗称奇外,也就完全施展开轻功赶路了。但见,头前带路的法相,脚下施展挪移功夫,一纵身便有几丈距离;而明见师兄步伐轻盈,行动若浮云,明性师兄大步前进,每一步却有几尺之远,也显得也游刃有余,行动自若,居于中间;而君宝因没有专门修习过什么身法,行走间如同前世中的竞走一般,脚下却忙而不乱,也紧随其后。
休息的时候,三人都对他的脚力暗暗惊叹,君宝便解释说,也许这就是每天上山下山挑水的成果吧。三人于是也都带着三分疑惑的恍然了。闲话不提,当天几人终于赶在城门关上之前进了城。
第二日,在城中游玩的时候,君宝和明见都显的特别兴奋,特别是明见,仿佛山里的孩子进了大都市一样,见到新奇的都想上去研究一番。而君宝此时也如飞出鸟笼的小鸟一样,心神眼睛都徜徉于古老的建筑和来往的行人上,感受着这古老的令人心醉的风情。而明性师兄和法相师兄倒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明性性格内敛,且也曾来过登封城几次;法相师兄自不必说了,几番来往于南北少林,更是见识广博。所以一路上唯有君宝和明见时而东张西望,时而手舞足蹈、满脸兴奋的样子,常常令二位师兄摇头哑然。
不过,出了登封地界之后,渐渐的,几人便谁也兴奋不起来了。一则是渐渐的看惯寺外风情,二则,更主要的是映入眼帘的往往是一幅破败的景象,虽然此时刚春节不久,但一些村庄却毫无节日的喜庆,看去寂然阴沉,哪有丝毫节日气息。还有大片的农田荒芜,衰草遍布。眼前的一切,又如何能够让人心情愉快的起来。一时间,师兄弟四人默然赶起路来。
赶过一段路之后,法相师兄才向三人解释道:“虽然蒙古和我们一起联合灭了大金之后,中原地区归我们了,不过好景不长,蒙古人狼子野心,蒙古铁骑常常进犯中原,每次来时,都是烧杀强掠。而他们走了之后,很多流民便成了土匪流氓,继续祸害一方,以至于现在这里,一片破败。哎!现在连这里的我朝大军都已经全部南撤了。”
他转而看向君宝三人,振声道,“幸好登封地区,有我少林在那里镇压,才保得中原地区的一方安宁。”
明见兴奋的道:“这样的话,如果每个地区都建立一个似我少林这样的势力,不是就可以保的百姓安居乐业了么?!”
法相师兄道:“呵呵,师弟想到太简单了!事情若有这么简单,那里还有今日之乱世啊!”
一时间,几人默默而行,各自想着方才的对话,想着解决的方案。
当晚四人找了一座无人的破败寺庙安身不提。不曾想当天夜里竟然下了一场大雪,次日等到雪散天晴,出来看时,雪居然有半尺深厚。虽然外面天气寒冷,冷风肃肃,寒冷入骨。不过四人均是功力精深之辈,运传内力,自然不惧这自然的严寒,于是继续踏雪而行,向南赶路。
俗语有瑞雪兆丰年之说。不过这句话是针对和平盛世来讲的,而对于现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世界来说,大雪带给人的,特别是带给穷困百姓的,却只有寒冷,饥饿,绝望和死亡。象现在这些所谓的中原地区,名义上都还属于大宋的疆土,不过这也只是名义上的疆土而已了。大宋政府在这里的控制完全是名存实亡,兵力更是都撤回到了淮河以南。衙门里面也是空空如野,此时又有谁能帮助这些处于冰雪中瑟瑟发抖的百姓。所以一路踏雪行来,本该是无比风雅的事情,但入目的一切却让四人人感到阵阵凄凉。所见虽没有“千里无鸡鸣”的荒凉,但却常有“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惨景。
本来四人每人都背了一个包袱,里面是若干银两和一些换洗的冬衣,但在经过几个村庄之后,大家的备用衣物连同包袱都全部送出去了,都送给了那些在冷风中瑟瑟的穷苦人了。现在再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