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一个英气逼人的少年郎!
玄究落在地上,又是一连串的剑花,层次鲜明的剑影收拢了,再泼撒出去,空中宛若展开一张天网,罩住身前东西南北。人走网移,玄究便是那布网的人。
众人恍若梦中,玄究禅师收剑吐气,把剑递给吴育奇,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后无声地站开去了。
董扶与师兄弟俩捏了一把汗,看徒儿吴育奇脸上有一种喜出望外、豁然开朗的神情,他接过玄究禅师的剑,一样地人跃半空中,人与剑空中翻滚,然后剑花织网,人走网移,不同于玄究禅师的是,吴育奇头上龙气又开始显现,众人这次看得仔细,不再怀疑吴育奇这孩子身有异秉,不同凡响。
吴育奇剑光灵动,源源不断,远比玄究禅师展示的还要多,直到进入雕龙剑第五层境界,手里的剑方才缓下来了,不知下一步应该如何定夺。
玄究禅师大喜,上前搂住吴育奇说:“走走,跟我到藏经阁去,我们爷儿俩一起琢磨。”不由分说拉着孩子走了,众人觉得这玄究禅师比一个孩子更可爱,未加阻拦,任由他们去了。
董扶与满怀期望,现在孩子的身份已经确定无疑了,他希望玄究禅师能够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给大家指出以后该怎么办。但是,他失望了,玄究只是一个武痴,与吴育奇天天在藏经阁里琢磨雕龙剑法,至于他是怎么搞到的雕龙剑谱,大家不得而知。董扶与住在南少林寺期间,祖明住持倒是对收留的两个孩子崔盛公和钟福山做了安排。钟福山来自四川宜宾一个殷实人家,决定送他回老家,崔盛公无处可去,正式收他为徒,法号清心。
董扶与师徒三人在东张镇住了好几月,要么跟玄究禅师大师呆藏经阁里琢磨雕龙剑,要么跟祖行大师切磋拳法。此时的少林功夫,已经从棍法向拳法演变。师徒几人也不能说没有收获,至少,大家把希望寄托在了吴育奇身上。至于以后会有什么变化,那就看这孩子的造化了。
回到番禹,吴育奇受到更加细心的照料,就连小师妹邝自珍也不敢使性子了,百般地讨好他。而吴育奇的雕龙剑法突飞猛进,越过了第五层境界,然后他又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中。又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他在南房前练剑,一个黑影无声地飘落南房的屋顶,望着他练剑。在先,他并没有在意,因为师傅或师叔们都常常站在屋顶上看他练剑。一种异样的感觉使他身一侧,有什么东西从身前飞过去了。他收剑挡在身前,感觉又有什么物事正面飞来,他当即挥剑去迎,“铛”地一声,利剑磕飞来物,随后身前身后、东西两侧都有物事飞来,吴育奇抖擞精神,以意驭剑,挽起漫天剑花把自己守护得水泼不尽,突然一个物事从空中落下,他收剑不及,那东西打在头上,他手一抄,抓在手里,感觉是一方挽成结的男人头巾,回头一看,屋顶上的黑影消失不见了。吴育奇大惧,刚才眼前只有那屋顶上的黑影,未见他杨手,却有物事袭来,虽然四面八方都守住了,但最后还是让人击中头部,黑影是什么来头?对云庐寺是否有歹意?他的身法虽与师傅、师叔们无异,但比他们高了许多,简直不可相提并论。当时已经深夜,师傅师叔们都已歇下了,不便禀报,吴育奇闷闷不乐地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第二天一早,小师妹邝自珍来敲门,说师傅让他马上去。
他匆忙赶往师傅住的绿亭居,一个六十多岁的道士坐在大堂上首高谈阔论,师傅师叔们都拱手垂立一旁。道士见吴育奇去了,停止了说话,双目炯炯地扫视着他。
“奇儿,快过来拜见过你贞石师公。”师傅董扶与说。
师公大驾光临,吴育奇连忙上前几步,跪倒在道士面前说:“徒孙吴育奇拜见师公。”
高谈阔论的道士正是武当松溪派第四代传人陈贞石,壮岁时随戚继光平倭,一生喜欢四海云游。他微微点点头,说:“起来吧,小小年龄,星夜练剑,难为你肯如此用工。”吴育奇听了一愣,这就是昨夜突袭自己的黑影?不然他为什么要提星夜练剑?是了,他出手偷袭他是要考查他的功夫?吴育奇爬起来,站立末尾,不敢抬头。
几天后,师公告辞,吴育奇跟在师傅师叔们身后送他出寺。陈贞石把董扶与唤到身边说:“这几年云庐寺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以后更要谨慎行事。你们不爱走动,江湖上已有传言说,建文帝十一代孙现身广东,山雨欲来啊。”他说完,很有深意地看了吴育奇一眼。
一天午后,几个孩子在后院南楼前缠着吴育奇展示雕龙剑法,前院北搂那边传来嘈杂的人声,便见师傅董扶与、师叔夏枝溪蹿进来,两人一手扯一个,把吴育奇和邝自珍等夹在掖下,越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