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3/4 页)
跟老二之间的仇大了,压根儿就没有转的可能性。想要听到从老二口里头吐出来的“赞成”二字基本上就跟盼着天上掉下块大馅饼差不多。不过吏部也不见得就是老二说了算,刚调任吏部尚书的马齐却是个厉害的角色。头上顶着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文华殿大学士一长串地头衔,并不怎么听胤礽指挥,这位爷可是康熙老爷子的宠臣,只要能说服他,吏部即便有人跳出来唱反调也不怕。大不了来场御前辩论,反正胤祚小时候就玩过御前官司了,那口才绝对不会输给旁人地。
兵部?兵部基本上就是个军队后勤处的干活。所有的调兵大权全都在康熙老爷子手里拽着呢,大清朝的兵部就是六部里最没势力的一个部,在朝堂之上说话地声音也最小。现任兵部尚书博济刚从西安将军的位置上提拔上来,原就是胤祚西征时的部下,两人虽说交往不算多,可关系却不错,半年前上书请奏让胤祚管兵部地就有他一个。虽说不知道这位老部下的态度究竟如何,但他即便是反对海运也不会首先跳出来。zuilu若是可能的话,胤祚倒是想去他府上拜访一下,只可惜得防着有人非议,一个私下沟通朝臣的大帽子扣过来可不是好玩的事儿,不过写封信沟通一下倒也无碍。
刑部,嘿,这儿就是老八的地儿了,老八、老九、老十一伙子都不是省油的灯,那势力远不止在刑部,几乎各部都有他们的人,不将老八搞定了,海运的折子压根儿就没戏。老八的心野,眼里头只有大位,为了大位,这货啥事都能整得出来,断不是光靠好处、银两就能对付得了的。对老八只能是利用,还得利诱、威逼双管齐下才能奏效。即便是不能将老八拉到自己一边,也不能让他挑出来唱反调,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做好各种的准备,好在胤祚此刻手上筹码足,倒也不怕摆不平老八,若是老八真要搞事儿,那就大家
玩完了事。
户部,这会儿户部刚大换血,几个头头脑脑的,都是新人,这其中户部尚书李天馥可是胤祚的老熟人了,这货原是兵部尚书,为着花露水的军需,跟胤祚打过无数的交道,好处可是没少捞。李天馥就是老狐狸一个,朝堂之上除了附和大多数人的意见外,从不表露自个儿的想法,官儿一直当得很滋润,是熙朝有名的不倒翁,胤祚也不指望这货会帮着自己说话,可至少在事情没有个定论的时候,这货绝对不会跳出来反对的。
不过户部的事情复杂,想要真的解决户部的事儿,绝对绕不开老四胤禛,尽管这主儿已经被免了户部差使,可毕竟管了户部几年,手底下还是有些人马的。这事儿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只要摆平了老四,户部也就没了搞头。至于其他几个部、院虽说有些能量,可却不是决定海运折子命运的关键之所在,掀不起太大的浪花。
上书房大臣这一块,胤祚就没太好的沟通办法了,要防着老爷子起疑心,就不能跟这些个重臣太粘乎,别说是私下拜访,就连写封信探讨一下都还是免了的好,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朝堂上摆明道理说服他们。
老八的事情不好搞就慢些搞,老四那头却得先拿下来,老四这会儿刚受了打击,上门安慰一下,顺带说服一下老四却是要的,当然,当初原打算拉上老四一块上奏折的事那就算了,反正原本也没跟老四约定一块儿上奏,只是上了趟门跟老四探讨了一下海运之事来着,再说老四的宅子就在城门外,走起来也方便,这不,胤祚送走了老三,又跟林轩毅探讨了一下应对之策,就急急忙忙地用了晚膳,领着人也不乘轿子,上了马直接奔老四府上去了。
天早黑了,老四的府原就偏,他自个儿又孤僻,不大跟人来往,再加上刚倒了霉,这会儿压根儿就没人会来老四府上做客,天气冷,那些个门房早早地都躲耳房里休息去了,偌大的府门口连个人影都没有,胤祚一行十几人都到了门口了,那起子门房才被马蹄声惊醒过来,忙不迭地有人去通报,有人上前拉马侍候。
嘿,看样子老四这些天过得苦啊,估计连调教奴才的心思都没了,原本规矩那么大的府上此刻竟然松懈到此等地步,还真是天可怜见的,不过嘛,嘿嘿,老四还是继续倒霉下去好了。胤祚心里头一直把老四当成最大的威胁,毕竟他来的那个时空里头,老四可是笑到最后的主儿,这会儿胤祚已经起了心要夺大位,开了弓,可就没有回头箭了,无论如何都得走下去,无论谁挡了道都得打倒在地,然后再踩上几脚,最好让他永无翻身之日。
胤祚在门口等了好一阵子,才等到老四胤禛的出现,忙上前一步道:“四哥,小弟来迟了,四哥莫怪。”
胤禛虽说是个冷面人物,可毕竟还是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