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黄埔军校歌声扬(下)(第2/4 页)
的威严与风采。
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观众们掌声雷动,为这些年轻的战士们加油助威。
紧接着,在总队部大院里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毕业典礼。
中央军校本部专门派遣官员前来主持仪式,以示对这批学员的重视和关怀。
在典礼上,领导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鼓励学员们奔赴抗日战争一线,为国家和人民奋勇杀敌。
毕业后的学员们大多被分配到了山东、河南等地的抗日前线。
他们怀揣着满腔热血,肩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激烈的战斗之中。
,!
在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们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伟大的'黄埔精神!”
他们为了扞卫着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残酷的战争让许多优秀的学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成为了民族英雄,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每期毕业生都会获得学校配发的一把“中正剑”作为纪念。
这把剑象征着荣誉与责任,上面镌刻着每位学员的姓名以及毕业期别。
它不仅是对学员们学业成绩的肯定,更是激励他们勇往直前、报效国家的精神支柱。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柄中正剑都将成为学员们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由于多种原因,黄埔第15期,汉中一分校没有招生。
1939年1月,一分校奉命在四川成都招生1910人,编为第16期,分为第10、11两个总队,各总队下设两个大队。
金振国就被分在第3大队。每个大队下设3个区队,有队及区队长、指导员121人。
在这四个大队中,共有中校10人,少校41人,上尉20人,中尉5人,少尉45。
第10总队散驻汉中城北老君镇至武乡镇一带庙宇,第11总队散驻南郑县圣水寺一带庙宇。
在那个充满着离别与期待的毕业前夕,分校决定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前往沔县定军山古战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这次演习的目的是让学员们亲身体验战争的残酷和紧张氛围,并通过模拟河川攻防战来检验他们所学的战术知识。
沔县定军山古战场,这片曾经见证过无数次血腥厮杀的土地,如今成为了学员们展示实力、磨练意志的舞台。
这里山势险峻,河流湍急,地形复杂多样,完美地还原了真实的战争场景。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演习正式开始。学员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
一方扮演进攻方,另一方则负责防守。他们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布置防线,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在进攻方的猛攻下,防守方毫不示弱,顽强抵抗。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此起彼伏,仿佛回到了那个黄忠大战夏侯渊的金戈铁马年代。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演习中,学员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技巧,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应变能力。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和平的珍贵。
最终,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演习圆满结束。
学员们疲惫不堪,但脸上却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这次特殊的经历将成为他们永生难忘的回忆,也为他们即将步入社会或军队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前方急需用人,本期学制1年,同年底毕业,中央军校李继承教育长来校主持毕业典礼。
学员毕业后,他们主要被分配到河南、山西一带第一、第二战区,开赴抗日前线,不少学员走出汉中奔赴抗日前线 ,就再也没有回来
1940年2月,一分校在四川成都、河南洛阳、湖北老河口、宁夏银川及汉中招收第17期学员2200人,编为18、19两个总队。
同年,石堰寺新校园落成,两个总队相继搬入新校园内。第18总队下设3个大队,第19总队下设第四、第五两个大队,本期学制二年。
1941年秋,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来校视察,并给17期学员讲话;军训部长白崇禧来校视察,并对17期学员训话。17期学员毕业前夕,在西乡县举行军事大演习,历时半个月。
12月7日,本期学员毕业,大部分被分配到中条山地区,第二年日军对中条山实施大扫荡,大批学员牺牲,血沃中华!
当时的汉中---可谓是戒备森严,三步一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