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3/4 页)
想吃什么交待一声,妹给你做。一句话说得韩江林心里暖暖的,心想,要是自己有一个同胞妹妹这么牵挂他,该有多么幸福啊?如果自己的身世弄清楚了的话,会不会找到自己的同胞弟妹呢?这么一想,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韩江林上办公室找到保管室的钥匙,下楼打开了保管室的门。拉开了灯,目光一下落在标注干部调查材料(三号)的木箱上,随着木箱门开,飘溢出浓郁的楠木香味。用楠木箱装纸质材料,多少年都不会被虫蛀。箱子里都是男女作风问题的调查材料,韩江林一时找不到石雨林所读的是哪一份材料,只得一份一份地看,觉得装材料的人挺懂幽默,女人的例假叫三号,偏偏把与女人有关的调查材料装在三号箱子里。几乎所有的调查材料都只写职务,没有写名字,不知道是不是调查者觉得这些材料上不得台面,有意忽略名字呢?还是署名材料已经作为处理干部的证据存入档案?没有被处理的干部则保存这些材料作为掌握干部的一种手段,以便将来有遭一日应对被调查人的指责?纵观组织部门干部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人都获得了提升,是不是与掌握了太多的干部黑材料有一定的关系呢?或者组织部的干部通过考察干部,学习优秀干部的优点,以犯错误的干部为“前车之辙,后车之鉴”,从而比一般部门的干部进步更快?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盗花贼120
调查不同于考察,考察干部只要求一个大概,调查材料讲求细节详实。可能是调查者对性的本能的神秘感使然,反复地询问被调查对象的细节,被调查者面对代表组织名义的调查者,不管他们的动机如何,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待具体详实的细节。落在白纸上的证据,比起某些*的情节更为具体生动。韩江林在僻静的角落里读着这些材料,就像读着一部手抄本的野史,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读来津津有味,时而令人捧腹大笑,时而令人苦笑不得,时而令人沉思,时而令人愤怒,乃至于痛心疾首。从调查材料中,他读到了人性不可抑止欲望,读到了窥透了干部的野心,以致于暂时忘掉了查阅这些材料的目的。
标注第五号的材料引起了韩江林的注意,材料的调查对象为“龙某某”,调查的问题是诱奸了一个上海女知青。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龙某下到某知青点看望知青,看到了一个上海女知青十分漂亮,回到公社竟然食不甘味,夜不安寝,又借故到知青点去。找漂亮的女知青谈工作。临走的时候,他说工作还没谈透,要女知青到公社来找他。女知青十分幼稚,竟然真以为他要找她谈工作,第二天下午来到乡里来找他,他留她吃饭,趁晚上乡里没人的时候,*了她。女知青面对这种情况居然不知所措,哭着闹着要回去跟自己的伙伴说,龙某某哄了女知青一晚上,第二天把女知青留了下来,杀了一只鸡招待女知青。直到第三天同伴找到公社,女知青方才跟同伴回知青点。
调查组的调查是女知青生下私生子,问题暴露出来后的事情。调查组问,你*了她几次?龙某某否认*,强调是女知青想从他这里得到好处,有意勾引他。
大概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在调查组调查笔录的后面,附了一份女知青检讨书,说双方是自愿发生关系,自己生下孩子以后,由于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孩子被抛到野外,已经被人拣走,不知去向,希望组织不要追究自己的责任,也不要追究龙某某的责任。女知青的落款为郑晓丽,在这份检讨书上,韩江林唯一查到事情发生的地点在大地乡,龙某某被称为龙书记。检讨书后面附有一行潦草的字:经过双方协商,事情得到妥善解决,郑晓丽本人对此十分满意。
郑晓丽是何许人、现在何地?调查材料中龙某又是何许人?不管是龙某还是郑晓丽,包括代表组织出现的被调查者,都没有提到孩子。被遗弃的孩子是死是活都没人关心,这种情况多少有些不正常。是不是郑晓丽和龙某都知道孩子还存活、或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有意向组织隐瞒这事,以减轻自己的罪责?那么,郑晓丽呢,她是孩子的母亲,一个母亲对亲生骨肉都弃之不顾,这是怎么样女人啊。上面所说的事情经过妥善解决,这又是怎么样解决方案?所以有一切对韩江林来说都是一个谜。
两个调查者一时任组织部副部长,于去年病逝,一个后到民政局任副局长,在一次车祸中死亡。韩江林想从派遣他们前去调查的领导中发到线索,查阅组织史资料,发现时任县委和组织部的领导都是南下干部,现已离世。
韩江林把卷宗材料带上办公室锁起来,想有时间慢慢查访。养父曾在东湖农场劳动,东湖农场与大地乡相邻,自己的身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