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好人难做(第1/3 页)
“网剧?大叔,你不会是逗我玩吧?”
“嘿,你这丫头,怎么,看不起网剧啊,我告诉你,能在爱优酷上播, 不必那些上星的电视剧差!”
热芭红唇一撇,按捺住心情,坐在老孟大腿上看了看《庆余年》的见解,脸色更加郁闷了;
“还是穿越这种老戏码,大叔,你不知道现在这种穿越戏都落伍了吗?”
蜜蜜刚走到门口就听见热芭的吐槽, 推门进来,看到两人亲密无间的样子,醋意横翻;
“哟,你俩这是在谈事呢,还是调情呢?”
轻舟招招手,“蜜蜜,你给热芭说说网剧的市场,这丫头以为我坑她呢!”
小狐白了老孟一眼,顺势坐在了小迪对面,孟轻舟双腿一紧,暗自叫苦;
“我看看再说,什么题材的,穿越啊,还是母子穿越,有看点啊,怎么,小迪你看不上?那我们新历来做吧!”
“诶诶诶,蜜姐,我还没说不行呢,你这也太不厚道了吧!”
老孟在两人腰间拍了拍, 制止了即将开始的唇枪舌战;
“别吵啊,我还没说完呢,这部小说如果改成电视剧,工程可不小,就算小迪你想全程参与,可能也要和新历合作的。”
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明星、艺人都看上了网剧这一块的前景,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网剧的受众人群,并不比电视剧少;
十年前,《蜗居》大火,首播频道上海电视台,一个没上星的频道。
虽然开播四天就创下收视新高,但除了少数能收到上海电视台信号的地区,大多数人没眼福第一时间看它。要等当地电视台采买了版权安排播出,才得以看到。但当地电视台预算多少、版权采购人员对《蜗居》观感如何,那都是碰运气的事。
顺着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关于《蜗居》的讨论,小三、高官、房奴、尺度、物欲暗流涌动,《蜗居》很快出圈了。
后来它在优酷网上线, 观众是有想看哪集看哪集的主动权了,但网速不给力。
记得当年,看剧要提前缓冲半小时,透明进度条逐渐变红,看视频才能不卡。不然的话,幸运时网速流畅看十分钟卡一次,不幸时分分钟卡顿,6kb、15kb地加载着,着急上火很容易换来弃剧。
那个年代,客观条件制约着,虽然互联网上五花八门的播放器和资源也有,但人们看剧的主要渠道,还是电视。
准时准点,线性播放,观众主动权弱,被动接受,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电视与观众的关系。
互联网改变着人与电视机的关系,也改变着电视制作方与版权采买方的关系。
回过头看,从地方电视台火起来的《蜗居》,似乎是地方电视台与民营企业联合出品电视剧的最后高光。
随着省级上星卫视各个栏目建立越来越完整,冲收视率的诉求逐渐上升,地方电视台不再是采买影视剧版权的主力军。
当国内电影第一股和电视剧第一股华艺、聚美相继上市后,地方电视台与民营影视公司的关系,从合作逐渐变成供给方与需求方。
话语权变弱导致的,是权力向卫视转移。电视台靠制作剧卖版权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与此同时,网民逐年增加、视频平台发展、草根创作者用低成本网剧试水,正在悄悄影响着人们观剧的习惯。
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时代,人们表达观感,是转头跟家人交流,隔天去单位/学校跟同事同学交流。
互联网改变了电视时代熟人交流的属性。
电视剧不再是线性单向输出的内容产品,评论不再是少数执笔之手拥有的权力,只要有键盘,人人都是剧集口碑的建立者。
与观众主动性同步发展的,是电视剧的载体,开始经历从从电视机到电脑,再到手机,大屏到小屏的流变。
网剧经历过三级跳。
诞生初期,它是不入流的。
2014年以前,「段子剧」是网剧的最大标签,成本低而多梗的《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年轻人口口相传,但在主流平台,网感过强反而是绊脚石。
符合大众审美的电视剧,故事连贯、笑点通俗、情感普世,是基本要素。
直到2014年知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网剧《匆匆那年》在搜狐视频播出,大众化的网剧才算有了眉目。
相比以往的网剧,单集制作经费超过百万的《匆匆那年》算得上大制作,相比小圈层哗众的段子剧,年度流量超10亿的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