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页)
军坟。此处地名为官坟嘴。
我们进老婆婆的屋里看了看,甚整洁,因此处烧煤便宜,农家盘了很大的灶,有一家正把大块生猪肉放在炉火上烧毛。老婆婆的床上还有蚊帐。问起老婆婆的生活,她说吃的不困难,就是缺少零钱。可能副业还发展得不够。
我们与老婆婆合影留念后,返回。赵书记仍以习酒招待,此之所谓“气死茅台”者。因喝多了点,睡了两小时。
今日为国庆前夕,与秋华在招待所中度过。如果不是热情的主人,那就有点凄凉了。
十月一日
上午应约去习水县广播局收看国庆电视。多年不举行这样盛典了,逢五逢十搞些这样的庆祝还是必要的。
下午二时,参加习水县的庆祝大会。开会前主持开会的人还特意介绍我参加了。参加大会的约有五六千人。孩子们都打扮得很鲜艳,衣服穿得很好,说明生活改善了。比起旧社会“人无三分银”的时代,已无法比了。原来习水称为东皇殿,不足千人,原来的城址是一片烂坟头,现在已俨然是一座新的城市了。
在等待开会期间,我写了《题赠习水》诗一首。诗曰:
赤水三渡地,
至今流雄风,
往年战绩多,
明朝花满城。
晚饭时,县长、书记、武装部领导以及县级多人一同欢宴。我念了上面的诗作为祝酒词。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十月二日
上午由县委副书记赵康、何启富陪同去二郎滩。习水海拔一千二百公尺,赤水河是二百公尺,因之一路仍是下坡。在将近二郎滩处,有小石林,并有错错落落的小山,风景颇不恶。“文如看山不喜平”,是很对的。大小强弱起伏,必须错落有致,安排得极有情趣,才能引人。
“下面就是二郎滩了!”赵副书记说。我下车凝望,对面山坡有好一片建筑,赵说“那就是郎酒厂,对岸就是四川了”。我们初看,以为两山是连在一起的,再往下走,才看见赤水在两面的悬崖绝壁间奔流。车子沿着绝壁的公路走了颇长一段,才望见二郎滩渡口。这里较其他地方平缓些,两岸皆有林子,对岸的林子错错落落像贴在山崖上似的。渡口处有一只专供摆渡的木船。
我们停了车,下车步行。路上遇见一农民,坐在草地谈了一会儿,他讲起当年红军在对岸分盐巴,大家来背盐的情景。原来贵州极缺盐,住高山上的人视盐如珍宝,不是把盐撒到锅里,而是用一块绳子拴住盐块子吊在屋梁上,用时在锅里涮一涮就赶快提出来。二郎滩这个口子有八家盐号,都是川盐集中的地方。
我们在小村里经过时,看到有两棵颇大的黄桷树,像经历风霜的老人立在岸上。我们见到一个老太太,问这树多少年了,她说有一百多年了,看来这树是红军渡赤水的见证人。
我们坐在赤水岸边的石头上观望了一会儿,赵康介绍说,这是红军二渡和四渡的渡口。当时搭的是浮桥,是用小木船和木板搭成的。我们还乘小木船过了河,照了几张相,又渡回来,我开玩笑说,我们也是二渡赤水了。
我们回到习水时,已是下午二时,匆匆吃了点饭,休息了一下,并未睡着,下午又到县人大为县委、武装部、人大、政协等题字。除昨天的诗题赠县委外,还给武装部题了一首:
昔年一荒村
今日一新城,
奔腾若赤水,
再作新长征。
由于笔不好使,写得很不顺利。又来了些学生要题字,由赵书记掌握次序一个个题了。
随后是武装部欢宴。宴会后又给各书记及摄影记者留念题字,直到十一时才回招待所,睡时已很晚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月三日
晨动身赴仁怀,送行者有赵兴中书记等人。此次在习水停留三日,并过了国庆节,主要是这位老书记的热情。他是习水人,五十二三岁了,据反映颇有能力,亦有怀抱,准备在一九###年提前实现翻两番,但昨天给他题字时,他又说“我该交班了”,我给他写了一个“奋进不息”。大概在心里是会有感慨的。
因连日劳累,加上一连饮了几次酒,今日又有冷雨,颇感不适。一路昏昏沉沉,虽昨晚服了一点感冒药也未顶住。一路青山幽谷,也无精神看了。
车到仁怀,在武装部吃了饭即到县委招待所,直睡到下午四时。原来地委王书记让徐文中陪我访问,县委今日不让他来,让县委办公室杜副主任接待,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