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1932年7月,爷爷赴苏黎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是中国数学家首次参与国际数学家大会。他利用这次机会向清华申请了假期,以进行数学研究。这次他带了二叔秉明前往法国。
在法国,爷爷把二叔送进一家学校学习,开始准备自己的法国国家理科博士论文。爷爷告诉我,一般来说,取得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需要四年时间,但他仅仅用了两年就完成了法国国家数学博士论文《关于整函数与无穷级的亚纯函数》,而且得到了很好的成绩。他的老师问他是谁帮他修改的法文,他回答说,是他自己写的,老师都相当吃惊。
爷爷通过法国国家数学博士论文时正好四十岁,所以他常常对我说,他三十岁而立之年时决定要从事“数学”的道路,在四十岁不惑之年取得了在“数学上的成绩”。
1934年,爷爷带着他的研究成绩回到了清华,继续他的教学工作。
1931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我国的东三省。1935年以后,日本侵略军直逼北平,全国人民要求抗日,收复失地。那一年爷爷他们收的唯一的研究生冯仲云又被追捕,据传他是共产党员。爷爷和几个老师赶快通知他逃离。奶奶笑着对我说:“那时你爷爷和几个教授就这么一个学生,这个学生还因为是共产党受通缉,他们只好悄悄把他送走了。”后来这个学生去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水利电力部副部长。爷爷告诉我,他七十大寿时,这个学生还开玩笑地和爷爷说:“熊老,如果不是抗日战争,我今天也是数学家了。”
爸爸跟我讲起当时他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要求政府抗日。他们清华的*队伍从清华出发,会合了其他几个学校的学生,经过三个多小时一直走到了西直门,守城门的军队一看学生队伍来到,就关上城门。爸爸和同学们就从城门下钻了过去,和守城门的军队空手搏斗,打开城门,让*队伍进城。爸爸告诉我,是后来成为国家体委副主任的荣高棠举大旗,带领大家进北平城的。奶奶说,那时爸爸他们回来一身都被军警的水龙头浇湿了,加上北风一吹,结成一块一块的冰,冻得浑身发抖。参加*的同学还有蒋南翔,他后来参加了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清华大学校长。
爷爷告诉我,当时北平已经没有一块安静的地方可以学习和搞研究,日本侵略军已经离清华园不远了,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而且他很早就有心在适当的机会能回到云南,为家乡效力。所以1937年6月,爷爷正式应聘担任云南大学校长,这时云南大学也正式由省立改为国立大学。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侵略军进入北平,但还没有进清华园。
爸爸和他的同学们都准备到抗日前线去,有的同学已经到了延安,捎信来让同学们去那里。爷爷回昆明联系工作的事,还没有回来,只是让奶奶收拾东西,随时准备出发回云南。奶奶一个人带着几个年幼的叔叔秉明、秉衡、秉群和姑姑秉慧(我的四叔秉哲因病早逝了),于是希望爸爸把他们送回云南后,再去延安。
从云南方言学堂出来的留学生(4)
只见日本侵略军在北平横行霸道,却没有爷爷的消息。爷爷会不会出事,奶奶很担心。正当大家都在为爷爷担心的时候,一天晚上,有人敲窗户:“秉信,秉信。”赶快打开门,是爷爷回来了。爷爷说,云南的事都已经办好了。现在向南的火车还在开,可以走河内、海防到云南。应该立即出发,否则以后就无法走了。爷爷同意奶奶的意见,让爸爸把他们送回云南后,再去延安,因为爷爷还有很多学校的事情要办。但是等爸爸把奶奶他们送回云南后,到北方的路就不通了,爸爸也断了和同学们的联系,没有能去延安,这件事成了爸爸终生的遗憾。在爷爷的建议下,爸爸担任了云南大学地质系的助教。
在北平,爷爷的学生们和同事们也在等待爷爷的消息。见爷爷回北平,大家都想来听听爷爷对抗战的看法,因为他们对日寇日益猖狂,十分愤怒,但是他们已经不能像年轻人一样上前线抗日了,怎么办?怎么做一些对抗日有用的工作?爷爷向他们讲了自己的想法:要继续办教育,培养人才来支持抗战。因为我们之所以受日寇的气,是因为我们的科学不发达。抗战时我们需要人才,抗战以后我们还要重新建设,要建设就更需要人才,要科学救国。爷爷还给他们讲了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让大家发展养蚕业,使法国还清了内外债,经济得到了发展。这就是“科学救国”。大家都觉得爷爷的想法有道理。爷爷还向他们介绍了云南的情况:云南大学将正式由省立大学改为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