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2/4 页)
++++++++++++++++++++++++++++++++++++++++
这一段时间,以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为首的汉室军事首脑分外的忙碌,他们全面,详细,周密的计划着,因为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胜败,就在此一举!
但是取胜又谈何容易!
如今匈奴被汉军打得不敢抬头,采纳了降将赵信的建议,采取远避漠北的方法,拉长和汉军势力范围之间的距离。这样,汉军若想攻伐匈奴主力,便必须越过大漠这道天堑,在疲累的情况下攻击!
并且,匈奴两大主力由单于伊稚斜和左贤王带领,分守一方,降低了被合围的可能,遇到袭击又可互相呼应!
这一战,是摆在卫青他们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几经周折,反复斟酌,仔细考虑!
最终决定:汉军兵分两路,一路带五万兵马从定襄出塞,迎击匈奴左贤王的军队;一路率五万兵马从代郡进击伊稚斜主力,两军皆全力以赴势在必得!
然而,谁领兵迎击左贤王,谁去进攻伊稚斜单于?却成为了朝堂最大的争议!
从各自的目的,各自的利益出发,群臣各自坚持着自己的看法。其实,归根结底只是一句话,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谁去进攻伊稚斜单于?
只要能杀死或者更好的是活捉单于,那不仅是惊天大功一件,还是足以名垂史册的事情!
所有人都在猜测皇帝的天平会倾向哪一边?毕竟这意味着军队和朝堂势力的微妙平衡。
宣室殿里,卫青微微一笑,对皇帝刘彻说:“让去病去吧!我自带兵对付左贤王去!”
刘彻温言定定地看着他,卫青道:“无论谁成功了,对大汉都是一样的,去病或许比我,更适合!”
卫青知道,自己身上牵扯的利益纠葛实在太多,哪怕自己不愿意,但确实已经代表了一些人的利益。自己退一步,刘彻朝堂上的平衡,会更容易一点的。
刘彻看着他,明白他的心意,不由得心中感动:“那你呢?”那可是你的抱负,你的理想啊!
卫青明亮的眼睛看着皇帝,温和地说:“我有的,已经足够了!”
从那双犹如丹凤一样美丽的眼睛中看进去,看进去,那双眼睛永远如同当年在灞河边一样清澈,似乎映照着宽广的蓝天和白云。半晌,皇帝刘彻终于微笑了:“那好!就是去病。”
于是朝堂上,不顾冠军侯霍去病的百般逊谢,皇帝刘彻做了决定:骠骑将军霍去病领兵迎击单于主力;大将军卫青则主要针对左贤王出击。
围绕着这个主轴,战争的车轮拖着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开始缓缓转动。
因为伊稚斜的主力无论是数量和战斗力上都不是左贤王可以比拟的。于是,虽然同样是五万精骑,但又做了仔细的区分:
去病统领的,大多是四十岁以下勇猛善战,既有经验又有本领的青年精锐,这些人血气方刚,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而卫青帐下,聚集了多年来从征的老将,那些牵绊资历背景家世也只有卫青能理得清,驾驭得平衡!
李广父子,便因为这个原因,分属了卫霍两部!
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他这个年纪早已不应该再上阵。但是,李广一生最大的愿望——军功封侯还没有实现,他怎么能服气!
于是,李广再三请命,要求领兵。
他虽垂垂老矣,但早年的名声赫赫,人人都知他是一员猛将,如今理由又是一心为国,不管是处于鼓舞人心还是处于对老将的安抚,皇帝刘彻也不好拂逆他的决心。
()免费TXT小说下载
只得将他拨进卫青帐下。这李广认为自己以前未曾立功是因为没有做先锋的机会,又坚持请为前将军。刘彻无奈,只得应了!
但下来背地里,刘彻和卫青两人你望我,我望你,同时叹了一口气。
因为,李广尚性任气,作战勇猛不假,但往往只顾自己一人拼杀而忘了大局!当年景帝时,他领兵对匈奴,自己厮杀得酣畅淋漓,一路追击,竟然把他带领的大军远远甩开。失去主将的大军茫然不知所措。等到第二天李广回来,大军还留在原地不敢动弹,白白贻误了战机!
不仅如此,李广历任各职,总是恃才傲物和同僚之间横生罅隙。而战阵军旅,最讲究的是同仇敌忾,彼此呼应。这样的性子,无怪乎虽有勇名却始终军功不重!
刘彻长长叹息一声:“此君年老气傲,命相乖蹇,千万不要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