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伤害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方面的结果已经在美国越战退伍军人中得到了证实。比如让那些有共同遗传基因和相同成长环境的同卵双胞胎兄弟去参军,后期结果发现,经历战争越多,患严重心理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性就越大。当然,如果在儿童早期经历过创伤打击,特别遭遇过亲密关系的人(如父母、亲戚)的虐待,很可能在长大以后遇到任何其他应激性生活事件(如车祸),都将成为压力应激循环的最后一击。所以,本书在第三章将谈论儿童最常见的心理创伤形式——目睹暴力。
正因为如此,有些事情,一次并不足以构成压力,但长期累积下来,却成为重大的压力来源,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就在于很多遭遇心理创伤的人,就容易再次遭遇不幸。正如笔者所做的调查,长大以后遭遇*待的女性,其实有不少人在青少年时期就曾遭遇过类似的*待。对于这种连环应激的现象,应对创伤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7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7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刚才说到,地震以后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与儿童早期的创伤经历有关。然而,有人就会问“我有这些心理问题,是不是以前遭受过*待,只不过是我忘记了而已。
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7)
更糟的是,“如果我不能回忆,是不是就证明我已经被虐待过 ”。因为本书所谈到的一些心理问题 ——焦虑、抑郁、吸毒、自伤、自杀等,确实都可以因为精神打击,比如儿童虐待、家庭暴力、车祸、地震而引起。但是,如果你出现了上述症状,并不意味着你早年遭受过虐待!因为这些心理问题也多见于一般普通人群身上。
因为,现在的研究表明,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者精神疾病,还与很多身体内的异常改变有关,包括生理内分泌因素、遗传、发育的因素等。比如,产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就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如果双亲中有人患有精神疾病,那么孩子患精神疾病的危险将明显增加。尽管如此,准确地说,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真正病因并不清楚,而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这些疾病,而精神打击如地震灾难只是其中因素之一。所以记住一句话:症状不能简单推断出原因。
有一个患抑郁症的女孩,25岁。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灾区某县城6楼工作,当时房屋摇晃得很厉害,她感到非常害怕与恐惧,但之后她很快和其他同事一道,投入到紧张的生产自救和救助他人的行动当中。她的发病始于4周以前和男友分手,因为她发现男友已经和其他女性同居,那时已经离发生地震有5个月了。2周后男友返回,表示愿意继续和她在一起,希望她能原谅,但她的抑郁症状仍然持续加重。10岁时,其父亲有过突然离开家庭和其他女人同居的经历。父亲有两次抑郁、躁狂治疗的历史。
通过这个例子,不难发现,该女孩抑郁症发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遗传因素是明确的,其父亲有两次抑郁、躁狂治疗史,说明她有患精神疾病的素质基础。影响深远的是儿童早期的不幸经历,父亲突然离家出走。最近半年内的地震惊吓、抗震救灾、和男友分手的多重压力直接诱发了抑郁发作。但为什么男友返回以后,病情并没有好转呢?很可能因为男友的再次出现,让她很快把男友和其他女性同居的事件与10岁时父亲的类似经历联系在了一起,使她再次出现儿童时期的那种伤心、害怕和恐惧的情绪,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抑郁症状而构成了疾病的维持或加重因素。
需要提醒的是,有遗传因素,并不代表一定发病。正如我们每个人身体内都带有很多的疾病基因,通常是静止的,不一定都有功能存在,何况我们体内还有大量的保护基因让个体免予发病。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持续的心理压力累积,已经超过了保护基因的防御作用,就可以诱使这些精神疾病基因活化出功能而表现为精神疾病。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现代的科技还不足以去消除我们体内疾病基因的话,那么改变可以改变的因素,便成了我们想真正拥有健康的努力。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由四个元素组成:一是父母遗传,占15%;二是环境,占17%,其中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三是医疗、医院、技术,占8%;四是个人生活方式、生活行为,占60%。也就是说,决定一个人的健康的因素中,基因加环境,有32%可能是一时改变不了的,但有68%可以人为控制。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地震:让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