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细节有关。从深层次来说,我们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没有想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如果认真去调查,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的民营企业主当初成立公司的目的就是为自己找份工作,而没有想清楚企业该干什么。所以在那种情况下,企业想要做得长久,是勉为其难的。我认为,中国在15年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没有企业的。那时候的企业,顶多算国务院的加工车间。因为中国进入工业社会的时间非常短。企业寿命不长的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长期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国民素质时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们一定会一丝不苟地每天擦六遍,而我们中国的员工第一天会擦六遍,第二天也会擦六遍,可是第三天就会擦五遍,第四天可能只擦四遍……”这种说法向我们揭示了什么?是否说明我们的很多产品质量就差在国民素质上? 所以企业要长寿,细节不能被忽视。
(根据襄樊电视台汪中求专访后播出的节目整理)问题4:你说精细化管理与体制无关,与素质有关,而严复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中国人的素质问题,并且你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中国人的素质与西方人的素质有很大的差异,你认为在中国实行精细化管理会有效果吗?
答:有。虽然现在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没有完全达到社会进步的同步标准,但是我们不能认为我们国民素质就低得一塌糊涂。因为,我们的国民到发达国家,都能适应人家的规则。比如:我们到西方国家去,也能彬彬有礼,也不随地吐痰,临出门也晓得关灯。因此,对我们中国人素质的第一要务是唤醒。这个阶段,包括企业对精细化的认识,要先意识到精细化管理是必要的。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很大的提升过程。
企业开始意识到精细化管理,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因为他开始讨论标准,开始研究规则,开始遵循秩序。这样整个民族的提升就会很快,我坚信精细化管理是有用的。
见《山西晚报》2004年4月29日版。有一家媒体说,《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就像“一根银针扎在中国人浮躁的穴位上”。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我们倡导细节观念就是要通过一个理念,一个思想,一个观点,激发大家的自我认识,使大家醒悟过来。
因此我们虽然承认素质的差异,但并不是我们的素质无法提高。在短期内,通过唤醒,就可以使我们的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必然的。重复孙中山说的那句话:“非不能也,而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而是不为也”语出孙中山的《建国方略》,1919年6月出版。不是不能,而是我们不想做,如果认识到了,一定会大踏步地前进。
因此我想送大家荣毅仁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利,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根据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讲课现场问答整理)问题5:汪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旅游公司的员工,现在我们旅游界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导游和游客的关系越来越僵化,感觉人们素质越来越低,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现状吗?
答:我认为现在游客与导游之间的关系僵化,矛盾的主体在于导游而不在于游客。导游总认为游客要求太高,这是不对的。我曾经讲过一句话,“顾客任何建议都是有价值的,任何的错都不是错”,也就是说顾客永远是对的。这句话我们应该这么理解,顾客很多要求都是对的,如果顾客要求不对,那也是我们导游没有说清楚。如果顾客有过分的要求,他就不是顾客了,那人本身就不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不是我们管的范畴。比如,这个游线两千元,他说壹千元就够了。这个要求你肯定觉得不对,但是我认为是对的。为什么呢?未来完全有可能壹千元。我当初卖计算机的时候,一台计算机卖两万多,那时候还是286的处理器。当时有人说:“怎么这么贵啊,两万多元,两千元差不多。”当时我的员工就说人家傻瓜,我马上把员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说:“怎么说顾客是傻瓜呢?未来完全有可能两千元钱一台计算机。”现在计算机不就很便宜了嘛。顾客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非常幼稚的,甚至是天真的。但是要知道,所有的企业都是在顾客的骂声中成长起来的。顾客把不理解的东西提出来,就促使商家进步。
。 想看书来
四、国民素质和职业化训练程度不高(7)
第二点,虽然现在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导游出现,但是导游的专业化程度还是不够。比如,很多导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