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页)
,石门攻下来了,但又遭北洋军重兵围剿,石门复得又复失。这些民军全都是各县农民刚刚组织在一起的,一旦打不开县城,人多数自动散伙,各回家乡了。一时间轰轰烈烈的义军行动、声势浩大的万人民军烟消云散。
两次攻打石门虽然失败了,但从贺龙手无寸铁,一把菜刀起家,发展到组织起万余民军暴动这一壮举来看,确实点燃了湘西农村反袁斗争的烈火,充分显示了贺龙武装斗争的胆略,他的军事才华也初现端倪。
贺龙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1915年反对袁世凯当皇帝,那个时候,我才十九岁,同盟会要我搞湘西暴动,我说好吧,立刻找些人把石门县(泥沙)团防局的枪提了。”
三十年后,在延安出席“七大”时,贺龙在中共党员登记表上庄严写道:“1916年1月,在湘西领导起义,两次攻陷石门,起义群众万余人。”
1。2 三把菜刀劈盐局
石门一役,贺龙的队伍被打散了,但各地民军首领还是要继续干的。
1916年2月,蔡锷发动的护国战争,在四川形成两军对垒局面。为了策应蔡锷反袁护国,与四川护国军遥相呼应,贺龙在慈利和各路民军首领商定了两个行动计划。先派革命党人陈少南赴川搬兵讨袁,再利用旧历二月初二乡民为土地菩萨做寿之机,各县鸣放鞭炮,同时举行起义,分别攻占所在县城。
贺龙返回洪家关不久,收到陈少南派人从四川捎回的消息,说护国军目前战争激烈,无兵可搬。
贺龙决定自己想办法,重新把队伍拉起来。先搞到抢,这样,手里有武装,就不怕打不垮敌人了。贺龙首先想到了桑植县境内的芭茅溪盐局。
芭茅溪是个小小的集镇,以北边坡谷遍地盛长一人来高的芭茅草而得名。这里虽只是个弹丸之地,仅住得三户人家,却是湘西通往云贵川鄂几省的边境要道。南来北往的商旅行人络绎不绝。芭茅溪盐局名为盐运局,实为“万税关”,在几个恶迹昭彰的家伙把持下,盐局把这些商旅过客勒索得苦不堪言。由于盐局里有不少枪支,贺龙决定夺枪除害,扩大声势,搞掉了这个盐局!
1916年3月17日,贺龙找到韦敬斋、贺勋臣等二十一名武艺人,带了三把菜刀和一些简单的武器,踏上山间的崎岖小路,趁着朦胧的月色,连夜奔往芭茅溪。
到了芭茅溪镇,他们会合了早些时候派来侦察情况的伙伴,深夜摸进盐局,打死盐税局的头子李佩卿,缴获十二支九子毛瑟枪,同时打开帐柜,把帐本付之一炬。拂晓时,他们又将盐局仓库打开,把囤积的大量盐和财物分给了当地群众。贺龙三把菜刀劈盐局、开仓放盐的壮举很快传遍四乡。
贺龙刀劈芭茅溪局后,带着弟兄们乘胜打下了分水岭团防分局,缴长枪四支。此时,贺龙大姐夫谷绩廷的长史谷星斋,带领百余人刚刚打下了上溪河盐局,两支队伍会合在一起,浩浩荡荡开回洪家关。
贺龙的队伍还未到,捷报早已不胫而走,洪家关已是男女老少无人不知。当队伍还在几里外的桑树垭时,洪家关就响起了鞭炮声,乡亲们群集路旁,欢迎贺龙率部胜利归来。
不久,湘西迎来了护国军,各路民军又兴起了,纷纷配合作战,加紧了反袁斗争。大庸的民军首领罗剑仇派罗贵福等人来到洪家关协助贺龙召开了桑植讨袁民军成立大会。慈利县中华革命党人卓晓初也前来视贺。会上,桑植民军一致推举刚满二十岁的贺龙担任桑植讨袁军总指挥。
贺龙当上讨袁军总指挥后,亲率民军攻占了桑植县城,杀了头号大恶霸米海珊。贺龙任命卓晓初代理县长,宣布桑植独立。
贺龙率民军攻打桑植县城这一仗,打出了讨袁民军的威风,从此,总指挥贺龙更加威震四方了。
桑植宣布独立后,湘西北洋军从永顺、慈利两路围攻桑植。贺龙得知后立即带兵去大庸与罗剑仇会合,共同作战。当队伍开到距大庸七十华里处,碰见了从大庸败退的吴佩卿,方知北洋军进了大庸城,罗剑仇抵挡不住,已经到贵州铜仁去联络黔军了。
怎么办?贺龙的队伍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寡不敌众,大庸是肯定不能回去了,回桑植也难守住。这时有人提出了解散队伍。
当时,贺龙的意见是,不去大庸和不回桑植都是对的;尽管力量薄弱,打不赢也守不住,队伍断不能解散,而且要千方百计壮大起来,继续干到底。
然而,贺龙的意见并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在往回撤兵的路上,民军队伍越来越少。贺龙只得带着三十多人枪的队伍在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