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谰驮椒⑶苛摇N衣�桨屠杞滞罚�苡幸恢钟腿欢��淖髡呱�钫眨�阌诎屠枘�锼狗沟辏�竺姹尘拔��」�投爬找凉�啊#�2002年11月)
历史感。在我行进的路上、小酌的酒店、徜徉的公园、止步的建筑物前,我情感的闸门会被波涛汹涌的思绪打开,我会每每触景生情,想起当年乔装成大清帝国外交人员的清末留学生李石曾、英气四射的周恩来、桀倔不傲的*、手不释卷的傅雷、拿着菜篮子练习法语的钱钟书、雨中的戴望舒、诗情飘逸的艾青,还有许许多多文艺旗手,何其芳、郑振铎和丹青世界里的刘海粟、潘玉良……
当我写此书的时候,我曾迟疑过。巴黎人杰地灵,我写什么?我的读者又是谁?他们当中肯定会有人像我一样幸运来到巴黎或工作、或学习、或观光,但绝大多数人可能来不了。我不能写一部巴黎导游书,因为这种书业已普遍。我要写的,是我的真实感觉、一种心情,而这又是我期待与大家分享的。那么,我应该告诉大家巴黎的又是什么呢?
首先,我要告诉你巴黎的来历。
公元4世纪,罗马人强占塞纳河西岱岛上高卢人的村庄,并建立其首府,叫做“巴黎吉”,巴黎从此得名。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从公元6世纪起巴黎就成为法兰西王国的首都。
从巴黎圣母院鸟瞰塞纳河。塞纳河是巴黎的母亲河,给这座历史名城带来的不仅是生命之水,更带来了文化,带来了那种包容世界的大文化。塞纳河不宽,不窄,水流不急,不缓,千百年来静静地流淌着,多少骚人墨客用最美的语言为之讴歌。塞纳河蜿蜒曲折,如诗似画,充满浪漫色彩,河堤两岸绿树成荫。人们或在绿阴下散步,或在岸边休憩,在夜晚的凉爽中得到休闲和满足。即使在冬日的傍晚,巴黎人也忘不了抽空到塞纳河边消遣、漫步、遛狗。他们笑容可掬,向过往游船上的观光客致意,船上的人们也会用各种各样的语言欢快地回应着素不相识的问候。
塞纳河静静地流经巴黎,把城市分成了左右两岸两个不同的人文世界。右岸是巴黎的政治中心,包括昔日的王宫卢浮宫和今天的总统府爱丽舍宫。这里雍容华贵,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世界上最美丽的香榭丽舍大街,精品荟萃的旺多姆广场和王者气概的协和广场等。左岸虽没有右岸华丽,但文人云集、名校林立,有索尔邦大学、法兰西学院等。这一地区也叫拉丁区,因为历史上那里的师生都必须用拉丁语交谈和写作。1968年,这里还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五月风暴”,学生掀开地面上的石砖,向象征权力的警察头上扔去。当时世界各大报的通栏大标题都是法国大学生在巴黎拉丁区与巴黎警察发生暴力流血冲突。
位于塞纳河中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气势恢弘,教堂内香客如云,瞑瞑的烛光给人一种肃穆与神秘。这里的香火可能是全法国或全欧洲最旺的,一点也不亚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有时赶巧还能看到神父做弥撒,给前来祷告的善男信女们的额头上点上圣水,在胸前划上十字。每星期天,圣母院还专门安排一位神父给大家介绍圣母院的历史。每年的圣诞节和新年,这时更是车水马龙,全法,乃至欧洲更远地区的天主教徒来此祭坛前点燃一支蜡烛,然后静静坐下,与上帝对话。但要获得这样的机会,必须提前排队。在法工作多年,无论是平安夜还是新年之夜,我终因缺乏排队的耐心和勇气,每次都是在巴黎圣母院的门口“望院兴叹”,失去了一次又一次与上帝对话的机会。然而,对大多数读者朋友来说,重要的并不是巴黎圣母院的香火,而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巨著和由此拍摄成的同名电影给他们的启示,特别是吉卜赛姑娘埃丝米拉达和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的命运。
顺着巴黎圣母院我们再往前走就是卢浮宫,它恰似一位典雅的少妇,以蒙娜丽莎式的微笑注视着众多的艳羡者。卢浮宫原本是法国王宫,自1190年建成以来,这里曾居住过50位国王和王后。现在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收藏着40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稀世珍宝,包括我们中国人称之为“镇馆三宝”的《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和胜利女神。卢浮宫作为博物馆的历史已经超过200年,它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由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金字塔使古老的卢浮宫弥漫着一种现代气息和东方智慧。后来,法国人对我调侃说道,一个外国建筑师居然在法国人的王宫、世界艺术的最高殿堂里矗立起一个东方建筑,这使在文化上矜持自傲的法国人感到很不自在。正是为了报此“一箭之仇”,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才萌生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