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掌心向下对石继志道:“你看它两翼展动情形,我把这姿态化成一式‘摩云手’,为七禽掌中第二十四式。”
石继志注目那冬雀,只见它两翼扇动频繁,要是在自己初上山之时,见此形状,一定不明其意,觉得无甚奇特之处,但这八月来,他日夕观摩鹰鹤众禽,已能于其举翼弹足间,窥出其发力源泉及其妙处。一看这冬雀,妙在腿腹,却不在双翅,不由对师父道:
“弟子看这冬雀好似妙在出气,故使身轻如毛!”
上官先生点头笑道:“这大半年来,你果然大有进步,能看出它是以气使然,这就不负我对你一番教导期望!”
言罢一翻掌心,那冬雀振翅而飞。上官先生随即叹道:“以你进步情形,再有半年,我这套掌法定可全数学会,只是遗憾为师并无好兵刃赠你,百年前为师所用一柄短剑,剑名‘天缺’,堪称一柄稀世奇珍,只可惜为一故人借去南海诛一双翼怪蛟,不想一时失手,将剑穿落蚊腹,那蛟虽死,可惜那柄剑也同那较尸同葬海底,他因无意失我至爱之物,故此一直避我不见,我也不便为此一剑,有伤挚友和气,只好忍痛让它遗去!唉!
那剑如在,此时为师尚有许多剑上功夫教你。”
石继志闻言也不禁为师父惋惜不止,想了会儿道:“以师父看来,弟子使用何种武器方称最好?”
上官先生笑道:“兵刃一道,各有不同,各派家数也自不同,故此很难判分等级。
刀剑钩斧,爪链鞭棍,各式不定,尚有笛扇之类,门路不胜枚举。不过据为师看来,剑为各刃之首,且为千年来武学正宗,如能得一口好剑,实在比其它兵刃好得多!”
石继志想了想道:“师父是否可先传我些剑上功夫?待弟子有机会再设法物色好剑!”
上官先生点头道:“我正有此意,不过要想谋一口好剑,真是太难了!这样吧,从明日起,你可先用好木削两柄木剑,我每日按时传你,以后再用真剑,自然一样,且木剑便于击刺,中人无妨,故用来练功,当较真刀实刃更为适宜得多!”
言罢又教继志练了会儿别的功夫,定了今后日课,就下山云游去了。
石继志试着运行那“莽牛气”,每一吐气,声如牛吼,震得空山荡起无数回音,知道已能将气机运用纯熟,顺行逆行于十二周天之间。
一旁小金也学样怪啸,只是声调尖细,愈想变粗,愈是刺耳难听,惹得继志收功大笑。
突然想到师父命已制木剑之事,不由把小金唤来道:“师父命我找木削剑,你看哪里有好木头,快去给我砍一根来!”小金闻言嘻笑着大口,滑动双足,就像一支白箭,踏着树帽而去。
须臾回转,腋下夹着一根红皮枣木,竟是连根被小金给拔了出来,继志笑道:“哪儿用得了这么多!”那小金运掌如刀,一阵砍削,一旁杂枝竟被它齐根削净,继志接过,取出匕首仔细削了两柄长剑,掂了掂分量,倒是合手。自此石继志就用这柄枣木剑,随上官先生勤习剑法。
时间真快,转眼之间几度春秋,已是石继志上山后第四个年头的隆冬,峨嵋山顶飘着皑皑白雪。
天才黎明,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上,两条身影时起时落,窜高纵矮,好快的身形。
这两条人影,近看为二儒生,一个约四十左右,一个正当英年,秀眉虎目,长身玉立。二人手中各持一柄木剑,正在互相腾刺跳跃,这是一路“摩云剑”,由二人身手上看来,俱是武林中罕见的高手,穿腾跳跃之间,地上那深厚的积雪,并无一丝痕迹。
这二人正是上官先生师徒。四年来,石继志日夜苦习,软硬轻三功都有了极深的造诣,他曾食异果灵胆,夜眠冰榻,晨吸紫虚元气,更加上上官先生的精心教导,四年来,他的进展,是别人三十年所不能学到的。
上官先生眼见他进步神速得出己意料,心中愉快不言而喻,表面上反倒愈为严厉,从不轻易赞他一句,唯恐他心存骄傲,做者为练武功者大忌,一沾此习,虽名师当前,亦难有少进。
以上官先生身手,石继志竟能在他手下走了六七十招,这种惊人的进步,确是难以令人置信,但这却是事实,不能叫人不信。
这一趟摩云剑施展完毕,上官先生见继志面色正常,气不喘,面不红,知道已入练功者至高境地,不由心中欣慰异常,忍不住夸道:“想不到你进步得这样快,依此速度,最迟下月我就可把那套独创的‘七修剑’传你了!你如把那套剑法学会,为师也没有什么剑法可再教你了!以后只要你能刻苦勤习,温故知新,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