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概念,并且很难想象出我们与这些天体的实际距离。假若我们能一望而知星辰的远近,假若我们的眼睛又锐利得足以看出恒星和行星表面上的微小的形貌,那么,宇宙的真实构造便会在人类开始研究星空的那一天就真相大白了。只要略微思索就容易明白,假如我们能离开地球相当远的距离(比如它的直径的一万倍吧),那时我们便不能看出它的大小而只看到一个点,在太阳的光下,它也就会像一颗天上的星星一样向我们闪烁。古人却不曾想到这一点,因此他们便认为那些天体都如他们所看到的那样,和地球是绝不相似的东西。即使到了现代,我们自己瞭望天空的时候,也很难想象这些恒星比那些行星要远出千百万倍。它们都好像是在一个天空上以同等远近分布着。只有逻辑和数学所折射出的理性的光辉才能帮助我们得知它们真实的分布与远近来。
正因为难以想象出这种巨大的尺度差异,所以要在心里形成一幅符合它们之间真实关系的图画便非常困难。在这里,读者们得用上十二分小心的注意力,以便我把这些毫无头绪的关系用最简单的方法表示出来,从而把实际情形与我们所见的情形联结起来。
让我们假定把地球从我们脚下拿开了,剩下我们在空中悬挂着。那时我们便会看见各种天体——太阳、月亮、行星、恒星——在各方向围绕着我们,上下东西南北都有。那时眼睛所看见的就没有别的东西。正如我们方才所解释了的,所有这些东西在我们看来也都是同样远近的。
从中心点向各方向以同等距离散开来的大量的点一定是都在一个空洞球体的内部表面上的。因此在我们所假定的这种情形下,诸天体在我们看来一定也像是安置在一个球面上,而我们自己恰在球的中心。既然天文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是研究我们看到的天体的方位,所以我们看到的大球在天文学中谈起来也就仿佛是真有这回事了。这便是所谓“天球”(celestial sphere)。在我们所想象的这种情形中,脚下的地球一旦失去,所有在这天球上的天体就会在任何时刻都静止不动了。一天一天,一星期一星期过去了,那些恒星还在那儿丝毫不动。不错,我们如果静静守候着那些行星,就会看出在几天或几星期(这是依它们各自的情形而定)之内它们慢慢绕着太阳转,但这不是一下子便可看出的。我们的第一个印象大概是这个球是由什么坚固的水晶体做成,而那些天体便都钉牢在它的内部表面上。古人曾有过这种概念,他们还把它修正得更近乎实际,他们幻想着有许多的球形互相嵌套在一起,以代表各天体的不同距离。
心中记住了这种概念,我们再把地球搬回脚下来。现在我们又要测试一下读者的想象力了:地球在与天空的大小比较的时候只是一粒微点;可是我们若把它放在适当的地方,它的表面便从我们眼中截去了一半宇宙,正好像一个苹果会从爬在上面的小虫的眼中遮去房间的一半一样。在地平线上的一半天球还可以看见,便叫做“可见半球”(visible hemisphere);另一半在地平线下,被地球遮掩了看不见的,便叫做“不可见半球”(invisible hemisphere)。当然我们可以周游地球去看那一半球的。
天界现象(2)
记清楚这种情形后,我们要再请读者集中一下注意力。我们知道地球不是静止的,它不停地绕着通过它中心的一根转轴旋转,这件事的当然结果便是整个天球看起来都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了。地球从西往东转,因此天球便好像是从东往西转。这实际的地球自转和因之而起的星辰的视转动便叫做“周日运动”(diurnal motion),因为这种运动是一日一周。
。 想看书来
星辰的每日视转动(1)
我们第二步便要表示出在地球自转的极简单的概念与因之而起的天体的周日视转动所表现的较复杂的现象之间的联系。后者是随地球上观察者所在的纬度不同而不同的。我们先从在北纬中部所看见的现象说起。
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先想象造出一个内空的大球来代表天球。我们可以随意把它造多么大,但一个直径10米左右的已足够用了。现在用图1表示这个大球的内部,它是钉在转轴的两点上(P和Q),使它能够倾斜地旋转。在中心点O上,我们有一个平的盘子——NS,我们在这盘上坐着。星座都在球的内部,全表面上都有,可是下面一半被盘子遮住了,我们看不见。这个盘子很显然地代表了我们的地平线。
现在我们便使这大球在转轴上旋转起来。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