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2/4 页)
心,偏偏就留下个活口?还被人听到声音,还留下块玉佩?
整个案件所呈现出的一切,简直就是明晃晃地把所有不利于傅元辛等人的证据都堆积在一起,告诉人们:看,傅元辛就是凶手!
这些证据看上去太完美,完美的简直就像假的。
更假的是,新来的官员居然没有生出丝毫疑惑,不疼不痒地审讯几次后,就那么定了案。不是说两边不靠,不是说非常擅长查案?连她都能察觉的东西,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却看不出蹊跷?
而傅家人被调职罢免的情形,则让襄荷不禁以为:难道这也是皇帝设好的一个局,就是为了收拾傅家?
可选在这个时机,也太蠢了吧?
而如果不是皇帝设局,皇帝这时候应该做的就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施恩与傅家,这才是聪明的做法。如今这做法,却不得不让人认为:他是不是脑子进水?
襄荷将自己的疑惑一一说给谢兰衣。
谢兰衣眯眼想了一会儿,缓缓地道:“皇上这个人,其实算不得多蠢,如果是他自己,断不会走出这样的昏招。但我说过,难保他身边有更蠢的人——或者说,别有用心的人——去怂恿他。”
“他最大的弱点就是耳根子软,容易被他人的意见左右,偏偏他还认为自己虚心纳谏。若是听信明臣谏言,那自然是好的,可是,他并不具备区分谏言好坏的能力。”
襄荷张大了嘴:“你是说,有人怂恿他在这时候收拾傅家?什么人会这么做?为什么?”
谢兰衣摇摇头,他虽然十分了解皇帝的性格弱点,但到底离京数年,对如今皇帝身边的人事并不清楚。
“我不知具体是谁,可能是李贵妃,可能是心腹宦官,可能是信任的臣子,更有可能,以上皆有。毕竟,要怂恿他做出这样明显自寻死路的决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背后操纵之人很可能并非以上三方,李贵妃等人,也不过是无意中做了别人的棋子。”
襄荷深吸了一口气,喃喃道:“总感觉……有什么大阴谋的样子……”
谢兰衣点头,静静地道:“照如今的时态发展,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皇上会栽个大跟头,而如果背后操纵之人所图不出我所料,必然还有后招,配合着这些后招,皇帝这个跟头,甚至大到可能——从龙椅上栽下来。”
襄荷瞪大了眼。
——这个背后操纵之人,到底是谁?
☆、102|7。08
之后的发展跌宕起伏地让所有人都目不暇接,而当人们反应过来时,天,已经变了。
继兵院院长黄韬独孙被收押入监后,傅元辛等一众世家子弟也身陷囹圄,而这次案件不同于黄韬之孙那次,那么多巧合之处,并不只有襄荷看出不对劲来。推此及彼,黄韬之孙的案子,是不是也有什么猫腻?
判决结果甫一出来,无数窃窃私语便在学子甚至普通人之间瘟疫般迅速扩散。
襄城的气氛前所未有的凝肃,而书院内部,山长与学子们的愤怒已经到了一个无法压抑的高|潮。
鹤望书院得天独厚的条件培养出一群不怕权势不畏死的学子,之前被李恒泰蒙蔽,许多学子自觉理亏,因此一直没出什么乱子,但如今李恒泰所作所为的险恶用心都已经暴露,书院却因此而陷入风雨飘摇之境,备受尊崇的儒院院长一家被控制,兵院院长独孙被下狱,连在学子之中颇有威望的傅元辛等人也被构陷下狱,这让年轻热血的学子们如何不愤怒?
傅元辛等被收押后第三天,鹤望书院无数学子罢课。
似乎有人在背后推动一般,一夕之间,所有学子都在讨论罢课的事,而罢课之后,又有一个新的消息不断在学子之中传递:游街示|威,为被关押的傅元辛等人讨回公道!
襄荷感觉到了不对劲,她劝住跟自己相熟的同窗不去凑热闹,然而却劝不住所有学子。
紧接着罢课之后,鹤望书院将近半数学子走上襄城的街道,高喊着“苍天不仁,奸邪当道”的口号,洪流般朝着府台衙门涌去。
一路上,无数百姓围观,而外围的学子便不断向百姓们诉说着他们游街的原因。
经过李恒泰的一番折腾,鹤望书院名声大降,但尽管如此,在世代居于襄城的人们心中,无论如何,书院仍旧是不可动摇的,如今一听说书院之前的风风雨雨都是有人搞鬼,绝大多数人都选择毫无理由地相信学子们。
于是,游街的人群渐渐不只是学子,无数普通百姓自发地加入队伍,跟着学子们一起高喊口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