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出多远呢?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但是《清高宗实录》的记载有鼻子有眼:乾隆皇帝如何高兴,如何向周围的人炫耀自己12岁时就射杀了一头熊,现在孙子旻宁也能射死一头鹿,鹿虽不是猛兽,但也十分难得。
其实,事情的真相大概是这样:旻宁打猎,侍卫守护在左右,旻宁开弓射箭之后,侍卫必定也会立即开弓或者开枪,但这个功劳不是侍卫的,一定算在旻宁头上,侍卫将功揽到自己头上也没用,因为侍卫的职责就是守护旻宁并哄他高兴,要是连带爷爷一起哄高兴了就更圆满了。
当时现场还有花絮。清朝的李孟符在他的《春冰室野乘》中有如下记载:乾隆爷不是要赏孙子个黄马褂吗,但哪有10岁孩子穿黄马褂啊?拿不出这个黄马褂,旻宁就跪在地上不起来,他怕他爷爷赖账。没办法,乾隆就让人拿来了个成年人的黄马褂给他穿上。现场顿时笑声一片。可以想见,10岁的孩子穿上成年人的黄马褂该成什么样子?史书记载“裾长拂地,不能行”,就是衣服一直拖到地上,已经不能走路了。乾隆皇帝身边的一个卫士上前抱起了小旻宁,这真是日落西山红霞飞,抱着旻宁把营归。
射鹿这件事可能有一定的渲染,但旻宁武功不错这点看来不必怀疑。从后来林清之变中的表现来看,旻宁确实身手不凡。
震惊朝野的林清之变——天理教徒攻打紫禁城,发生在嘉庆十八年(公历1813年)。
当时,阶级矛盾尖锐,作为社会病态的一种表现,民间秘密结社活动频繁。乾嘉年间的白莲教大起义虽然已被扑灭,但其变换名目,继续活动于北方。攻打紫禁城的天理教就是改头换面的白莲教。清政府称其为邪教。
这次活动的首领之一林清是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他有个想当皇帝的念头,但自觉实力不足,害怕朝廷###,就又联合河南等地秘密结社。经推算,林清确定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为起事吉日(公历10月8日)。恰巧此时出现彗星,而嘉庆皇帝又去了承德,京城人心浮动,防守空虚。林清自感机不可失,便如期举事。
九月十五中午,近百名天理教徒分别突袭紫禁城东西两门——东华门和西华门。东华门守军反应机敏,立即关闭城门,混乱中,只有五名天理教信徒冲了进来,算是自投罗网,立即被禁军擒杀。而西路却得手了,有五十多名教徒冲进了西华门,跑上城头,插上了“大明天顺”的旗帜。但滑稽的是,旗帜仅仅飘扬了十几分钟就被清军拔掉。那些冲上城头的教徒下了城又发现一个新的难题——不认识路。
一、天降大任(3)
都说深宫似海,皇帝老爷子的金銮宝殿该怎么走?谁也没去过。找个人问问,怎么连个人影也没有?他忘了认识路的人都被他们打跑了。
不过,向导问题很快解决了,有两名信奉天理教的太监主动前来带路,但事情恰恰就坏在这两个太监身上。
太监带着天理教徒穿过武英殿,就是内务府,一想起平日里受尽内务府官员的气,正好可以伺机官报私仇,让他们尝尝苦头。鼠目寸光的太监领着天理教徒对内务府施行了一顿打砸抢,直打得值班的内务府官员哭爹喊娘!时间因此而又耽搁了,待赶到隆宗门时,守门护军已经闻讯关闭了大门。
叫门不开。
撞!
然而,血肉之躯如何撞得过铜墙铁壁似的朱漆大门。
此时,旻宁正在上书房读书。本来,他随嘉庆皇帝一同去了承德,但奉旨提前回京,于是,正赶上这场事变。当时,宫内一片混乱,后妃哭号,太监鼠窜,集合起来的军力不足百人,又不知来犯者人数、去向,不敢贸然出击,闻讯赶来的王公大臣也是一筹莫展。在此关头,旻宁成了众人的核心,他下令各门###,又派人去调集援军,然后命人取来腰刀、鸟枪、撒袋,迅速披挂停当,站在养心殿的台阶上,紧张地观察着。
隆宗门是进入内廷的关键,一旦打开,各宫就任其进入了。起事者见撞不开门,决定翻墙入内开门。
旻宁听到撞门声已提高了警惕,抬头一看,忽见五六名天理教徒已攀上养心殿对面御膳房的房顶,他果断地举枪射击,一名教徒中弹坠墙而亡。旻宁赶紧装填弹药,由于过分紧张找不到弹丸,于是一把扯下胸前的金扣子,装入枪膛,再次射击,将另一名手执白旗,似在指挥的头目打落。其他天理教徒见受到阻击,纷纷退下阵来,此时,宫里增援的禁军赶到,在隆宗门外向叛逆之贼万箭齐发,逃跑不及的天理教徒被射杀在纷飞的箭雨之中,其中一箭还射中了隆宗门的匾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