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3/4 页)
21991人次,在东大坝3125米长的堤防上,完成了立方米的加宽加固任务。院政治部助理员冯锦江大尉带病上堤,坚持劳动,在工地上晕倒后才入院抢救,不久病逝。
8月下旬,一场多年罕见的台风直袭东北,第二松花江上游水势猛涨,小丰满的水量已超过堤坝安全系数。8月23日到24日,松花江水位一天之内上涨42厘米,达到米。如果降雨量再增,拉林河再上涨,嫩江与第二松花江洪峰相遇,松花江的水位必将超过去年的最高水位,哈尔滨已岌岌可危。
浩渺之水天上来,不容人们多思虑。8月24日,市委书记兼市长吕其恩召开全市四千人紧急动员大会,他心情沉重地报告哈尔滨危在旦夕的汛情,一句句敲击着人心。“去年我们战胜了特大洪水,但是从目前看,今年洪峰会大大地超过去年。目前预测9月初洪峰会到哈市。从现在南北岸堤坝的防御力来看,有人认为哈市堤防已很巩固,能够抵御今年的洪峰冲击,同志们,这个麻痹大意的思想是大错特错的!必须立即纠正!……”
已近黄昏,哈军工队列部杨进处长从市里紧急赶回来,院领导班子正等着他,刘居英副院长率团出访苏联等国还没有回来,会议由刘有光主持。
杨进汇报说,市防汛指挥部分配给哈军工的任务是:为火车运土、装土;在紧急情况下抢险。
刘有光从容不迫地站起来,他先看看张衍,问了句:“张主任,政治部的防汛工作紧急指示打印好了没有?”
张衍说:“已经打印好了,最后是这样写的:全院人员紧急行动起来,为战胜洪水而斗争!哪里有人民解放军就不让洪水猖狂!战胜洪水,坚决保卫哈尔滨人民的安全!保卫社会主义!”
本已圆满完成前期修堤任务的哈军工防洪大军,又急如星火,斗志昂扬地开到江堤上。8月26日大战开始,哈军工先后组织了11200人上阵。由于各单位组织得力,后勤又有充分保障,围绕火车皮的运土和装土井然有序,确保了堤上的用土。省委书记欧阳钦来到大堤上看望“103”部队,刘有光说:“首长作指示吧!”面容苍白、精神矍铄的欧阳钦干咳了两声,笑道:“我最放心的就是‘103’了,不用作啥指示喽,注意让同志们吃好、休息好。”
8月27日,江水上涨到警戒水位,百里江堤上的十几万抗洪大军处于空前紧张状态。市防汛指挥部临危搬救兵,他们把最严重的一段险堤,即储油所江堤的加高加厚和防险抢险任务交给了哈军工。这段堤坝经高水位多日浸泡,早已是千疮百孔,再也经受不住狂风恶浪的冲刷。几个小时就会被咬出一个大口子,渗漏、管涌、滑坡,险情不绝,如果不守住这段险堤,全市多日抗洪成果将功亏一篑。
刘居英刚从国外出访归来,家也没回就上了大堤,他和其他院领导研究紧急对策。六级大风夹着雨雾从帐篷缝隙灌进来,吹得大家睁不开眼。刘居英突然大喊:“殷之书呢?快去请殷教授来开会!”
不少干部反映,院防洪技术指导组好生了得,这几天的险情,都是由他们出的招儿排除的。那位个儿不高,满口苏州腔的工程兵系殷教授是指导组组长,他被学员们尊称为“大禹”和“水神”。
33 两战洪魔 “一零三大堤”岿然屹立(4)
殷之书披着一件肥大的雨衣,躬着身子钻进帐篷来见刘居英。是年他37岁,宽宽的额下两道浓眉,高鼻薄唇,面色平静。1945年,殷之书从昆明西南联大土木工程系毕业,北上清华当助教,并在水利工程上潜心研究,颇有建树。1952年秋,作为哈军工第一批老教师,他和高步昆教授一起从清华来到哈尔滨,在学院基建中发挥不少作用。殷之书平日寡言少语,是位与世无争的谦谦君子,任凭风浪起,不减书卷气。去年抗洪抢险,殷之书就有不少良策,引起学院的重视。8月中旬,防洪形势一告急,院里马上成立以他为组长的技术指导组,并派戴其萼等人和他一起工作。
“现在的滑坡险情嘛,”殷之书照样慢条斯理,轻声轻气地说话,“一定不能用填土的笨办法去补,没用的!”刘居英和大家都得伸长脖子凑近他才能听清那吴侬软语。
“赶快组织力量挖导渗沟,排水导渗才能保住大堤。”殷之书边说边用一支笔在纸上画着,并注明先后次序,他对大堤的潜在险情已了然于胸。在24个昼夜的抢险激战中,殷之书指导大家排除了两个特大险情,其中有一个战胜800米全线大滑坡的惊心动魄的搏斗;还排除了8个中等险情,解决了管涌穿堤的可怕问题。有一次,他两个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