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老些好吃的都拢不住关二爷的心,他还非要回
去找他大哥,你们说二爷那得是多忠的人儿啊!
2、山东吕剧《下陈州》中著名唱段:
听说那老包要出京,
忙坏了东宫和西宫。
东宫娘娘烙大饼,
西宫娘娘剥大葱。
——娘娘也不是好做的差事。
3、脂砚斋甲戌本眉批:
“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
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
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稍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
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
4、鲁迅《“人话”》:是大热天的正午,一个农妇做事做得正苦,忽而叹道:“皇后娘
娘真不知道多么快活。这时还不是在床上睡午觉,醒过来的时候,就叫道:太监,拿个
柿饼来!’”
(另有一句话,出处不可考,似乎也是鲁迅说的——农夫说:皇上爷使的扁担,肯定是
金的!)
5、贾平凹讲的笑话:
两个农民聊天,问:你说蒋委员长每天都吃什么饭?答:肯定是顿顿捞一碗干面,油泼
的辣子还调得红红的呢!
6、“油条烧鸡墙上挂”。
有两个相似版本:
a、翻身农民吃上了饭,感慨说:我都吃上饭了,那毛主席他老人家能吃什么呢?
另一位说:毛主席他老人家能吃什么?白瞒了,烧饼麻花子随便吃,白糖红糖随便nan,
“簸离子(音)”上挂的都是油果子。”
答话是河南方言,意为:毛主席能吃什么?不瞒你说,烧饼麻花随便吃,白糖红糖随便
吃,家里的墙上挂的都是油条。
“nan”,是指吃糖时的动作,是直接把嘴趴在糖上用舌头舔来吃,不用手——形容极度
的恣意享受;“簸离子”是用高粱杆串成的用来给房间做隔断的东西,相当于现在房间
里的夹墙,旧时农村盖房大概为了省料,房间里不做隔断,盖好房屋后,用高粱杆串成
的席子做每间房屋的隔断,平时做活计用的针线什么的小东西,都可以插在上面,也可
以挂一些轻的东西;油果子是油条的俗称。
b、某穷学生高中时有一次在食堂吃饭,一边啃着老咸菜就馒头,一边问同学:你说那些
当官的是不是天天都有好东西吃?那前湖住的屋里,墙上不得挂满了烧鸡和油条!(
胡耀为当时总书记)
7、”*与红糖白糖”。
也有两个相似版本:
a、粉碎四人帮后,开控诉大会,一位陕北老农控诉*:*那臭娘们儿,床头还放俩
糖罐,一个白糖罐,一个红糖罐,晚上睡觉之前还要吃一个白面馍,想蘸白糖就蘸白糖
,想吃红糖就蘸红糖。
b、一位乡下老队长问一个北京来的知青:*是不是每天都蘸着糖水吃馒头?
知青唯有诺诺。该老队长悠然神往道:*肯定跟娘娘似的,每顿饭都是两碗糖水,一
碗红糖水,一碗白糖水,一口一换,可劲儿蘸。
7、川剧样板戏《列宁在十月》:
川剧锣鼓起。
(列宁上。):汤一钵钵,菜一钵钵,汤一钵钵,菜一钵钵,菜汤汤!(亮相)
列宁:我,弗拉基米尔――(帮腔):伊里奇啊――就是列宁呀。
我,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大家都喊我是列宁。
苏维埃的主席不好当,
沙皇的势力呈凶狂,
革命的武装起波浪。
布哈林最近对我有意见,
那托络斯基想把我啊,来丢翻。
(帮腔):丢不翻啊!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上):
克鲁普斯卡娅:
托络斯基起了打猫儿心肠,
他的腰杆上别了一把左轮枪。
夫君为革命腹背受敌,
怕只怕,十月的炮火啊还没有打响,
夫君他就被那暗箭来射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