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地位也是无人可以替代。过渡淫乐的确迷惑了纣王的内心,他只看到商朝仍然强大,却不知天下已人心思乱。
“朕承天命治天下,朕乃天子,朕之权力,由上天所赐,谁能动摇?再有妖言惑众者,严惩不怠。”
纣王再次搁下重言禁谏。但见到微子启进谏失败后,同为王族后裔的箕子不惧禁令,继续向纣王进谏。纣王一怒之下把他关进大牢。再有商之贤臣比干,他是商王文丁之子,纣王的亲叔。微子启和箕子拉连进谏失败,使他再也坐不住。连追着纣王强谏三日,至纣王忍无可忍,下令把他处死。
纣王的刚愎自用,使商王宗室的太师、少师等人感到国家前景渺茫。微子启遭冷落,箕子被囚,比干被处死,他们作为王族尚且受到这样的对待,其他的大臣纵有爱国之心,也不敢违反禁令进谏。他们看不到商朝的前途,悲叹道:“国家有治,虽死不恨。但为国而死,国家终是混乱不止,终是要走向灭亡,还不如离去。”于是,他们从神庙里抱去商族的宗庙祭器,领着亲友族人外逃。他们的逃国之路,说来也是艰辛难言。每当看到一处好地方,他们停下来起卜占卦,神就指示他们继续往前。他们就唯有向前走下去,一直到他们的后裔走到美洲大陆,神才指示他们停下来。他们这才找到最终的安家之所,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
商王政德全失!天下人心思乱!这就是他要等待的灭商时机了!
公元前1046年正月,正是深冬,黄河上结着厚厚的冰。周武王就选着这个季节发动伐商战争。这时,北方所有的河流都结了冰,河水不再是阻碍他的大军的天险。周武王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会盟种路诸侯至盟津会合,遵周文王为统帅,东征伐纣。
大军开拔前,祭师占卦,得兆象大凶,各路诸侯见状,大惊失色。周武王从容不迫,以坚毅的语调对众人说:
“先王姬昌说,时至而勿疑。如果就因为这点凶兆而错过时机,我们就太愚蠢了。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周国大军以王者之师的气魄向朝歌挺进,所到之处,商军望风而逃,逃不掉的便竖起降旗。纣王失德无道,是上天唾弃商朝。
2月甲子日,周武王率领的诸侯联军与纣王率领的商朝大军在商郊牧野会战。双方摆开阵势,周武王于阵前誓师。只见他立于高台上,左手握着黄色大斧,右手拿着白色旄牛尾,慷慨激昂:
“古人云:‘牝鸡不啼日。牝鸡啼日,家道落索’。今纣王偏听妇人之言,兄弟不用,良臣不用,惟小人是用,惟四方逃罪来的罪人是用。不祭祀先人,以奸道作为国家正道,混淆是非黑白,把作奸犯科作为正面的东西来标榜。今天,我们要替天行道,行天之罚。奋力向前,将士们,如虎如罴,如豺如离。对放下武器来投降的人,就别伤害他们,让他们帮助我们。努力奋战吧!上天在看着你们。”
姜太公把令旗一挥,战鼓擂动,周军的战阵开始向前推进。商朝那边也擂起战鼓,商朝大军人数众多,漫山遍野的冲压过来,各路诸侯将士,骤见之下,不免有些怯阵。
周国军队人数虽然远较商朝军队少,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他们向前推进时,整支军队步调一致,如同一人。伴着鼓声。少则六步、多则七步,就停下来整理队形,然后又再向前推进。短兵相接,一击一刺,少则四次、多则五次,然后又停下来整理队形,再继续向前推进。始终保持着整齐的阵形。如虎如熊,威武雄壮。无坚不摧。一经接战,商军的前队已是抵敌不住。各路诸侯见状,重新坚定了取胜的信心,向商军发起猛烈的攻击。
纣王的70万大军,多是奴隶,没有明确的战斗目标,不知道为什么而战,商朝的胜与败,与他们没相干,这一点十分致命。加上他们手中的武器都很简陋,箭矢不足。一见到周国大军步步向前逼进,还有那如蝗虫般飞来的箭矢,军心动摇了。在前面的有些畏缩,在后面的早已转矛头,要逃回朝歌。纣王的督军斩杀了几名逃兵,仍阻止不了他们溃退,一支大军倾刻瓦解,反做了周军攻城的前锋。
商朝败局已定。纣王回到宫中,把珠宝穿戴在身,登上鹿台。这儿曾是他欢乐的地方,这儿曾有过许多美人的欢声笑语。江山社稷再重要,这时都与他无关。人生不过眼云烟,他乐过了,疯狂过了,现在,便死又如何?纣王狂笑几声后,引火*。
后世有为纣王惋惜,把纣王变堕落的责任推到苏坦己身上,骂她妖媚君王,坏了政纲。认为纣王之败,是苏坦己媚君淫乐之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