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2/4 页)
吹了口气。
刘卓只觉一股无形的力在四周凝结,让他有些不自在,起身跪倒,“若臣有失言之处,请皇上责罚。”
刘越轻轻放下茶杯,下一刻却放声笑了起来,止住笑声,他伸出一只手将地上的皇兄扶起,“为何帮朕?”
刘卓不解,抬起头看了看自己的弟弟,刘越看着他呆滞的表情,并未收起自己嘴角的笑意,“因为卫贵妃?朕在猜此前你弹劾茹氏并非为了朕,不知朕猜得可对?”
刘卓被他戳中心事,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无论他此前所问木卢国之事,还是眼下这个问题,均是两难的提问。他怎么说都是错!主战,他有欲把持兵权的嫌疑;不主战,又会令皇上以为他勾结木卢国,或许此时朝中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看他的。
刘越知道他在想什么,却不点破,站起身子抖抖身上的龙袍,走到一处书架前,从内抽出一本有些残旧的典籍。随手翻了几下,回到皇兄身边,将手中之书递到他面前。
“我一直钦佩皇兄的治国之策,还记得这本幼年时你让我看的书吗?”刘越淡淡说着,思绪仿佛回到了好些年前,“我一直以为先帝会将皇位传给你,也一直期盼着有朝一日能与皇兄你一同治理大吴。又怎会置皇兄生死于不顾,让你率兵出征木卢呢?”
既然有人为他俩走了一步和解之棋,他也不想浪费她的一番心意,但眼前的人是否要领情,就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随即刘越从书里抽出一份奏折,翻开,放到刘卓面前,奏折的纸已透着岁月的痕迹,但上面的字仍清晰可见,扬扬洒洒几千字的奏文无不透出一个弟弟对哥哥的敬仰之情,“这是皇兄远征南寇时,朕写给先帝的。只可惜先帝最终并未应允!”
刘卓目光停留在奏折之上,不觉蹙起眉头来,随着目光转动,竟有些不太相信,“那时你并未入朝,何以……”
他出征南部时,刘越仅仅十二、三岁,依照吴国的祖制,他尚未到入朝辅政的年纪。刘卓只觉眼眶有些微微的涨涩,好一阵才将奏文看完,他伸手执起奏折,深深吸了口气。
刘越见他神色,笑了笑,“句句肺腑。当时父皇还笑我只知跟在你身后,天生做臣子的命。”
刘卓不觉忆起幼年时二人在母后宫中讨论天下大事的情形,每次两人有意见不和,最终获胜的都是自己。原来不是弟弟没有主见,而是他心里一直都装着一个哥哥。就连他领兵出征,他都日夜思念,还向先帝请旨要他立自己的哥哥为太子。这些年,他却以为他用了自己当年教给他的一切去哄先帝开心,以为他是处心积虑……
“一把龙椅……阻隔了我俩好些年!”刘越轻叹。
刘卓没出声,此时想起讨伐南寇时的情形,不觉有些怅然。若不是自己急功近利,若不是那一时的妄念,兴许一切都不会如眼下这般。
刘越并不是煽情之人,见到皇兄眼底的神色,已然释怀,“说这些给皇兄听,也是与皇兄相同的心境。不想令她失望。”
那个梦如此真实,他有时甚至觉得那不是个梦,而是上天给他的提示。他见到她的悲痛,见到她的伤心,他不想让她刚刚有些温情的双眸再为他蒙尘。
刘卓收起思绪,无奈般苦笑,“臣明白了。臣告退!”
刘越望着刘卓告退出去的背影,长长舒了口气。无论他最终的选择是什么,他要做的已经为她做了,剩下的只能交给上天为他们决定了。
刘卓走出御书房,凝住步子回望,早已见不到皇上的身影,再回头时,看着皇城内的阶梯心情不知为何豁然开朗了不少。适才在里面,皇上说的那句话已再明白不过。
他不会让他去送死,刘卓知道皇上一早发现了珂儿对他下毒之事,还曾经试图替她掩盖。这句话直敲进了他的心里,他终究不愿看着他死,只因他是他儿时崇敬的兄长,而今他正替他做着当年他未能达成的事……
一时思绪飘渺,刘卓忆起早年与弟弟在母后宫中的一次闲聊。那时两人尚手足情深,刘越不经意问起哥哥长大后的志向。
刘卓傲气地笑答:“当然是家国天下!男儿应有大志。”
当他反问刘越时,刘越只笑不语,一旁听他们说话的母后却笑得很甜,带着几分宠溺地说:“你这弟弟哪有你的大志?将来我只希望他能娶到一个合他心意的王妃,为皇家开枝散叶便可。”
刘卓为此还对弟弟嗤之以鼻,刘越却眼巴巴地望着母后说:“若能如母后与父皇般恩爱,儿臣便开心了。”
自幼,母后便教育弟弟应以兄长为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