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1部分(第3/4 页)
六合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欲击之,太祖皇帝曰:“彼设栅自固,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寡矣;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居数日,唐出兵趣六合,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
'17'南唐齐王李景达领兵二万从瓜步渡过长江,距离六合二十余里,设置栅栏不再前进。后周众将领想出击,宋太祖皇帝说:“他们设置栅栏固守,是怕我们啊。如今我们部众不满二千,倘若前往攻击,他们就看出我们人数的多少了;不如等待他们来而出击,必定可打败他们了。”过了几天,南唐出兵赶赴六合,宋太祖皇帝奋勇出击,大败敌军,杀死抓获近五千人,余下部众还有一万多,逃奔渡江,争船淹死的很多,于是南唐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
是战也,士卒有不致力者。太祖皇帝阳为督战,以剑斫其皮笠。明日,遍阅其皮笠,有剑迹者数十人,皆斩之,由是部兵莫敢不尽死。
这场战斗,士兵有不卖力的。宋太祖皇帝假装督战,用剑砍那些战不卖力的士兵的皮斗笠。第二天,普遍检查皮斗笠,上面有剑砍痕迹的有数十人,全部推出斩首,从此所部士兵没有敢不拼死作战的。
先是,唐主闻扬州失守,命四旁发兵取之。己卯,韩令坤奏败扬州兵万余人于湾头堰,获涟州刺史秦进崇;张永德奏败泗州万余人于曲溪堰。
在此之前,南唐主听说扬州失守,命令四周州军发兵夺取扬州。己卯(十七日),韩令坤奏报在湾头堰击败扬州军队一万多人,抓获涟州刺史秦进崇;张永德奏报在曲溪堰击败泗州军队一万多人。
'18'丙戌,以宣徽南院使向训为淮南节度使兼沿江招讨使。
'18'丙戌(二十四日),后周世宗任命宣徽南院使向训为淮南节度使兼沿江招讨使。
涡口奏新作浮梁成。丁亥,帝自濠州如涡口。
涡口奏报新建浮桥落成。丁亥(二十五日),世宗从濠州前往涡口。
帝锐于进取,欲自至扬州,范质等以兵疲食少,泣谏而止。帝尝怒翰林学士窦仪,欲杀之;范质入救之,帝望见,知其意,即起避之,质趋前伏地,叩头谏曰:“仪罪不至死,臣为宰相,致陛下枉杀近臣,罪皆在臣。”继之以泣。帝意解,乃释之。
世宗锐意进取,打算亲自到扬州,范质等人认为军队疲乏粮食缺少,哭着劝谏而阻止。世宗曾经生翰林学士窦仪的气,想杀他;范质进去救窦仪,世宗远远望见,知道来意,立即起身避他,范质急步向前伏在地上,磕头进谏说:“窦仪的罪不至于死,臣下身为宰相,导致陛下错杀近臣,罪都在臣下身上。”接着哭泣。世宗怒气消解,于是释放窦仪。
'19'北汉葬神武帝于交城北山,庙号世祖。
'19'北汉在交城北山安葬神武帝刘,庙号为世祖。
'20'五月,丙辰朔,以涡口为镇淮军。
'20'五月,壬辰朔(初一),后周将涡口改为镇淮军。
'21'丙申,唐永安节度使陈诲败福州兵于南台江,俘斩千余级。唐主更命永安曰忠义军。晦,德诚之父也。
'21'丙申(初五),南唐永安节度使陈诲在南台江击败福州军队,俘虏斩首一千余级。南唐主将永安军改名为忠义军。陈诲是陈德诚的父亲。
'22'戊戌,帝留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等围寿州,自涡口北归;乙卯,至大梁。
'22'戊戌(初七),世宗留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等围攻寿州,从涡口北上返归;乙卯(二十四日),到达大梁。
'23'六月,壬申,赦淮南诸州系囚,除李氏非理赋役,事有不便于民者,季长吏以闻。
'23'六月,壬申(十一日),后周赦免淮南各州关押的囚犯,废除南唐李氏不合理的赋税徭役,事情有不便利百姓的,委托州县官吏奏报。
'24'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彰信节度使李继勋营于寿州城南,唐刘仁赡伺继勋无备,出兵击之,杀士卒数百人,焚其攻具。
'24'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彰信节度使李继勋在寿州城南安营,南唐刘仁赡等候李继勋没有防备,出兵袭击,杀死士兵数百人,焚毁后周军队的攻城器具。
'25'唐驾部员外郎朱元因奏事论用兵方略,唐主以为能,命将兵复江北诸州。
'25'南唐驾部员外郎朱元利用奏报政事论述用兵策略,南唐主认为他有才能,命他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