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过时假皇后,一个是现任的地道真皇后,找个树乘凉也要找大的呀,谁会理睬昨日黄花?
事情就真的那么简单,一个黄门令带着俩宦官,捧着不知谁写的几句皇后谕旨,就让蹇硕乖乖地就擒了,黄门令是小黄门的家长,收拾个小黄门就像老猫捉一只小老鼠那么容易,那么天经地义,上军校尉的军职,在宫墙内管不了多大用。
何皇后、董皇后、何进都把蹇硕过于高看了,尤其是做着太后梦的董皇后,那简直是被蹇硕给害惨了,何进提兵入宫,拥立刘辩即位为少帝后,没给董皇后留情面,立马将她赶回老家河间,后来还是不放心,干脆让她走了王美人的老路,是年六月,董皇后被鸩杀于河间驿庭。
至于骠骑将军董重,走的更不像个男人,何进的家丁刚一围府,他自己先吓瘫了,怎么办?事大事小,一死百了,一条绳栓上去,把自己给吊死了。
袁绍也是个狠种,再一次给何进建议: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给宦官们来个一不做,二不休,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何进是个遇事爱与人商量的不合格的屠夫,又去找他现在已当了太后的妹子去商量,曹操在这点上看得很透彻:“尽除宦官?根本就不可能,尤其是指望何太后出手,更是一厢情愿,你们也不想想,宦官这种近似女人的男人,放在皇宫内是干吗用的?是给谁准备的?”
是啊,宦官是给谁准备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 (26)
宦官就是专给皇帝的老婆们准备的。
男人在啥情况下会被女人当成宝贝?在没有其他男人的时候。
皇宫内有几个男人?男人数以千计,但生理健全的唯皇帝一人。
皇宫内有几个女人?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外加三千宫女不是虚传,有些朝代比这个数字还要多几倍。
在这种环境中,皇帝还不成了宝贝中的宝贝!对,这就是皇帝所要追求的效果。绝吧?眼馋了吧?慢,先别眼热,咱们还要换一个思路考虑问题。
假如咱们设想这几千名性饥渴的女人是几千只关在宫墙内的饿狼,那皇帝就是唯一的一根肥骨头。再说,一个一生见不到男人的女人——哪怕是个妙龄少女——又哪里是只区区饿狼所能比拟的?怕了吧?是不是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
怎么解决这种狼多肉少的现实难题?于是,聪明的皇帝创造出了“宦官”这个灭绝人性的职业。
以前读过好多关于太监的专著,不少专家据典确凿:皇帝后宫里有好多重体力活路,不适应体态娇柔的女子们干,于是便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太监”这种专在皇宫里干重活的职业。
地道的揣着明白装糊涂,不知这些吃饱了没事干的专家们考证出了哪些皇宫内最适应男人干的重活路,还能比床上的活路更累?这是羞答答的在替帝王家遮丑呢。
寺人是宦官的早期称谓。曾有人望文生义地认为“寺人”这个姓名,是因为阉割后的男人,如同寺院中斩断情缘的苦行僧一般,故而以“寺”名之。
其实,寺人的称谓早在西周时代即已出现,当时中国境内尚无佛教,更无僧人,因而也不可能存在两者类比得名的情形。究其根由,古代“寺”、“侍”两字相通,《诗经·秦风》的郑氏笺云:“寺,又音侍,本亦作侍字。”所以,寺人是因其内廷侍奉的职掌而得名的,“云寺之言侍者,欲取亲近侍御之义,此阉人也。”
宦官,又作“宦者”、“宦人”,是古代官方文书中对宫廷阉臣的正规称谓,历代正史为阉人作传,多称“宦官传”或“宦者传”。从“宦”的字义分析,本应包括臣隶及仕官在内,通常人们所言宦海、宦途、宦游,其实仍旧是由“官”而言的。宦官或宦者成为宫中阉人的专称,是汉武帝之后的事。
说一句题外话,中国不愧为文明古国,例如:汉朝人将处宫刑的地方称为“蚕室。”一个诗意十足的名字,一个丑陋的蚕变作美丽蝴蝶的地方。
“太监”和“宦官”在清朝以前不是相同的概念。宦官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不过那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悉用阉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太监”一词,辽代才出现,明代时太监和宦官才发生联系;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高级宦官;充任太监的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是太监。到了清朝,太监才成为宦官的同义语。
唐甄在《潜书》中这样描绘太监:“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
为什么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