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3/4 页)
送礼,赶紧提醒道。
“方掌柜,你不用担心,这幅字我不送礼,就是瞧着喜欢,自己收着。”华灼笑道。
得,别人都瞧不上眼的,入了小 姐的眼了,方掌柜无话可说,只好把这四幅字画都用锦盒装了起来。
“方掌柜,你忙着,我先走了。”
华灼没有在明窗斋久留,挑好了字画,便走了出来,笑着向十三娘道:“那株千年桃树在什么地方,你引我瞧瞧去。”
十三娘默默引路,在绕过归溪书院时,终是没忍住,问道:“小 姐,你真要收着那幅五言吗?”
华灼早料到她有此一问,这么喜爱字书的女子,怎么可能忍住心中的好奇呢,但她有心要吊一吊十三娘的胃口,于是并不直言,只是道:“七巧,你来说。”
七巧笑起来,刚才十三娘在明窗斋露了一手,这会儿总算轮到她了。
“十三娘,。你可曾仔细瞧过那幅五言?”她反问道。
十三娘点头道:“我来过明窗斋几回,这幅五言确实仔细瞧过,只是委实看不出好来,字体松散,仿或蛇爬,笔峰软而无力,不见筋骨,若说还有值得一提之处,便是整篇看下来有几分大气之感,与这首五言蕴意极为相合,方掌柜也必是因此,才把这幅字挂在墙上不曾取下。”
七巧抚裳称赞道:“这字的好处,你都看出了,怎么又说委实看不出好来,要紧的便‘大气’二字啊。”
十三娘思忖了片刻,仍是想不通透,便又问道:“七巧姑娘此言何解?”
七巧笑道:“小 姐是练过字的,我随待在身,也曾听过几句教导,所谓写字易,而写好字难,何为好字?一在锋,二在筋,最重为风骨,而能将风骨融入字意中,更为难得。”
十三娘怔了一下,这才明白,原来小 姐并非不懂字画之道的人,面上露出几分羞愧之色道:“是我露丑了。七巧姑娘,还请再赐教一二,这幅五言,虽有几分风骨,但字迹委实难看,实在难论一个好字。”
七巧连忙谦让了一下,这才道:“我也只能瞧出这么多,论理儿,能将风骨融入字意之中的,非大家不能有此境界,可若是大家,又岂能写出这般难看的字来,想来其中必有缘故,许是那位大家囊中羞涩,卖字酬钱,怕传扬出去,惹人笑柄,因此故意把字写得难看,只是毕竟是大家风范,磨得了筋骨,却磨不去那浑然天成的风骨呀。”
十三娘顿有豁然开朗之感,这番话,果真极有道理,转而又越发羞愧,连个丫环都有如此造诣,小 姐胸中所学,更可想而知,自己今日,似乎真是班门弄斧了。
华灼笑而不语,七巧的猜测是一个道理,不过她却是另有想法,但凡书法大家,便是故意把字写得丑些,也不会如此泛泛,行笔之间,终会锋芒毕露,而这幅五言却是毫无锋芒可言,依她的猜测,并非是书者有意,而是某种新字体的雏形,只是书写之人胸中尚未有成竹,因此写出的字不但失了本来的筋骨锋芒,而且字体松散毫无章法,但细细品味,那一笔一划之间,却隐约有一丝难言的韵味。
不过华灼毕竟对书法一道浸淫的时日还短,虽看出点端倪,却不敢托大,因此收了这幅字,并不直言自己心中的想法,只想着送回去让先生杜如晦再品鉴一番,若真如她所想,那才是捡到宝了。
中秋已过,秋寒渐生,然而江南之地,温暖潮湿,比淮南府还要暖和一些,此时桃花无踪,却葱郁可爱,再有竹海生波,别有一番风光,这北岸之地,依然是秋日赏玩的好去处。
千年桃树,既称有灵,自便有其灵异之处。
其一,高也。
普通桃树,不过一人多高,而这株千年桃树,却足有五、六丈高,树后即道观,树冠倾斜,几乎将整个道观都纳入了树冠之下,仿佛一顶巨大的绿伞,盖在了道观顶上。
其二,壮也。普通桃树,能有一合之围,已是神骏,而此树之围,竟须十人张手合围,尚有三尺之长围之不住,根系虬盘,露出地面者,如苍龙、似鹰爪,令人望之而心惧。
其三,茂也。古树者,老迈也,超过百年者,大多便已是枝残叶稀,而此树却是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其枝虬而有力,其叶青翠可爱,虽未见花果,然亦可想见灿若云霞、硕果累累之景。
树下方圆百米之地,寸草不生,唯香坛座座,烛纸香灰遍布其中,可见素日香火之盛,与树后那座冷清斑驳的道观,形成鲜明对比,堪称可笑。
“小 姐,往这条小径过去,便是香店同,咱们也买些香烛,供一供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