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1/4 页)
华灼听了,也没往心里去,这并不关她的事,那几个学子不吃豚鱼汤最好,不然真有个万一…,刚想到这里,却又听到那个刘盈誉大声道:“不成,说好的事怎么能变卦,今日若是不吃豚鱼汤,明日圌你等就会不认帐了。”
另三个学子一个个都是无奈苦笑。今日三人聚在一处,本想为下月的秋风雅集准备一下,不料却中了刘盈誉的话套儿,原是玩笑之语,此时却当了真,还当着这馆子中许多人的面嚷了嚷出来,让他们真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之感,君子无信不立,出尔反尔的过错,他们可真的当不起啊,让郑山长知道了,还不赶他们出书院,可是真要带着刘盈誉去了,到时候归溪书院势必要出个大丑,郑山长照样会气个半死。
“盈誉兄,我的活祖圌宗,你就放过我等一回…,这样,你想去秋风雅集,不过是想见一见嵩山书院的倪玉小姐而巳,我们答应你,雅集过后,我等想法子请倪玉小姐到九里溪一游,到时一应接待,全都交由你可好…”
后面说了什么,华灼便再也没听到,她的耳朵在听到“嵩山书院”的那一刻,整个人都失了神,秋风雅集,嵩山书院也会有学子来吗?那么庄铮他…会不会就在里面?
她心如鹿撞,面上不由自主地泛上了一片潮圌红。他会来吗?会来吗?除了这个疑问,她的脑中再也想不了别的。
“小姐,嵩山书院也有女学子吗?”
七巧疑惑的声音在她的耳边响起,华灼一个激灵,忽地整个人都清醒过来。不对呀,嵩山书院怎么会有女学子?从来没有听说过嵩山书院有女子去求学呀。
“那位倪玉小姐是谁?”
十三娘一脸茫然,被华灼看得十分不自在,她也不是什么都知道呀,她只知道九里溪的事儿而已。虽是这样想,但她茫然过后,却是立时起身,出去转了一圈,一会儿回来,脸上已没有了茫然之色。
“嵩山书院有位精于易学的大儒,姓倪,这位倪小姐便是大儒之女了,听说不仅有才女之名,而且貌美如花,又正是待宇闺中之年。倪大儒受郡守大人之邀,主持今年的秋风雅集,倪小姐也会跟看来,别说外头那几个,整个江南郡的学子们都轰动了。
十三娘既然能听出那四个学子的声音,自然与他们相识,因此很快就问出了那位倪小姐的身份。
华灼轻轻叹了一口气,这次十三娘可没有分清重点,那位倪小姐是谁她才不关心,她关心的是,庄铮有没有跟来。转念一想,就知道他恐怕不会来了,倪大儒精于易,而庄铮却是学论,所以必然不会拜入倪大儒的门下,自然也不会有机会跟过来。
“我吃饱了。”
一瞬间,她索然无味,失去了胃口。
十三娘还没有吃多少,但小姐都不吃了,她自然也不好再吃,只是可惜桌上的菜,才动了不到一半,尤其是那份汤,几乎一点儿也没有动。
七巧笑了笑,对她道:“这汤还多着。若不介意,让伙计打包带走吧。”
十三娘想到方才正是这个丫环说“汤不十分好,莫要吃了。”心里顿时腻歪得很,摇了摇头没肯要,七巧便也没有再多言。小姐既然要试十三娘的本事,自然是有要用人的心思,她这个贴身丫环自然要帮衬着点。她知道十三娘心里腻歪,若是不腻歪才怪了,正是要让十三娘见识到荣安堂的富贵,有了羡慕向往之念,将来才好收她的心呢。
明窗斋,如其名,窗明几净,有出世之感,掌柜的是个老头儿,姓方,华灼顿时就心中有数,这位方掌柜恐怕也是当年跟着母亲过来的人。淡淡的墨香弥漫在空气中,让她有奇异的满足与舒适感。她喜欢这墨香,因为闻到墨香,她就会想起自己练字的辛苦,而想起这份辛苦,她就又会想到庄铮,当初正是因为与他赌了一口气,她才会苦练书法。
缘份,不知是否正起于此,从她赌上一口气的那刻起,她与庄铮之间似乎便巳经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牵着。
“小姐,明窗斋这几年收藏的字画儿,便都在这里了。”
方掌柜带着两个伙计,捧了约摸十一、二幅字画出来,都是他这几年买下来认为值得收藏的,当然,明窗斋里并不只有这些字画,还有不少呢,光是墙上挂着寄卖的,就不下二、三十幅,可是那些普通货色,怎么能入小姐的眼,所以方掌柜连提都没提。
“十三娘。”
华灼并不看那些字画,而是笑着把十三娘唤了过来。
“我对字画不是十分精通,你来看看吧。”
她也很谦虚,确实,跟师父杜如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