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主义高涨,加剧了国家间的不和谐,这是值得关注的。
关于中国的情况,人们讨论因爱国主义运动是否引发并高涨的爱国主义情绪。在历史教育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口号鼓舞下产生的爱国主义,强化了国家内部的认同感和团结,已经代替意识形态,承担起重要的国家、国民综合宣传教育功能。其中,以抗日战争为支柱的历史教育,当然与日本部分评论家批判的“反日教育”并不是一回事,但爱国主义运动客观上也可能会促进着排他性民族主义和反日情绪的发展。
在2004年亚洲足球杯中,观众激烈喊出的反日口号以及赛后治安不稳的状况,确实令人感到中国民众的反日情绪和从众性的民族主义情绪。2005年4月,在中日关系因历史和领土等问题而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中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反日游行,日本大使馆、总领事馆遭到冲击,日本企业和侨民等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反日游行对正在对华展开生意的外国企业来说也成为不安的因素。据2005年5月12日《朝日新闻》报道,在游行后紧接着举行的调查中,大约1/3的日本企业回答将延期在华商业计划。包含破坏活动在内的偏激行为和抵制日货等狭隘的民族主义行为的爆发,损害了尊重国际社会规则或秩序的中国的国家形象。
中国作为东亚的重要国家,是能为新的地区秩序发挥决定性力量的“负责任的大国”,有必要避免这种纠缠于过去、不利于面向未来的态势。中国国家主席###提倡“展望未来,掌握大局”,抑制国内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无论对发展良好的对外关系,还是对维持稳定的国内秩序都极为重要。不过,信息化与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更加开放和流动化,管制和引导国内舆论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说“日本人应该更多地考虑中国人的感情”这句话没错,但从现实的角度看,如果中国的反日动态影响了日本人对中国的感情,部分排外、反华的活动家或言论家对整个舆论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狭隘的民族主义也将高涨。如果中日双方的民族主义陷入恶性循环,进一步影响舆论,对两国来说都是不幸的。正如1995年村山首相号召的“排除自以为是的民族主义”,“推广和平的理念和民主主义”一样,两国需要从保障中日关系和平共存、长期稳定、共同繁荣的角度出发,抛开狭隘的民族主义,努力构建面向未来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为改善日本国民对中国的感情付出努力。
每当两国之间的历史、主权等纠纷浮到水面上来的时候,激进的民族主义就会把双方的国民感情往利己的、排外的方向煽动,使政府之间冷静处理问题的努力变得困难。
国家之间涉及渔业资源和海底的矿产、能源等的争端,经常成为牵涉东亚地区的主权或领土问题。一旦这些争端爆发,国家关系必然高度紧张起来。东亚各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往往不把民族主义的高涨当做问题,但我们不应该忘记:狭隘的国民感情冲突正在损害着国家之间的关系,甚至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主权或领土纠纷变得日益明显后,通过媒体或网上论坛等平台,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被煽动起来,常常陷入“要么赢要么输”的零和博弈心态,政府从国内政治需求出发,就很难在外交上达成妥协。因此,东亚各国需要理性对待充满风险的民族主义。如何防止和抑制关于主权或领土纠纷的潜在对立或紧张“表面化”?万一问题已经“表面化”,如何冷静对待?这些都是东亚各国政府必须理性思考的问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日本应该如何与中国打交道(4)
外交谈判平常通过互相让步、合理分配利益,才能达成共识。而这些共识的取得,往往会招来国内的不满和批判。但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涉及长远的安全与繁荣的国家利益面前,应当顶住国内的压力,坚持追求国家利益。
中日两国政府共同努力结出的果实,就是2008年6月在东海进行合作上达成的协议。中日两国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的过渡期间,以不损害双方的法律立场而进行合作,是以一个现实而明智的方式达成的协议。对于中日两国来说,把东海变成“和平、合作、友好”之海,关系到两国能否选择双赢的方式,从此抛弃零和博弈的斗争。这个协议从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角度看,确实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经济上的“双赢”
“冷战结束后取得胜利的,不是美国而是日本。”日本似乎确实拥有过被如此评价的经济实力,但日本经历泡沫崩溃后,经济陷入了衰退,国民的自信也随之消失。而其背后,邻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