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页)
的皇位便坐得稳了。
但他没想到,齐泰也是个文人,虽然读了不少兵书,但毕竟只是纸上谈兵。让他主理兵部,掌管调兵遣将的事儿,先不说诸位将领服不服,就是齐泰自己能不能够胜任,那也是个未知数。
他是怎么也想不明白,朱允炆怎么会脑子发热让这两个家伙主理朝政呢?他是真不知道“文人误国”这四个字到底怎么写吗?
“大哥,有什么问题吗?”坐在对面的朱高燧正在喝茶,见他紧皱着眉头,忍不住开口询问。
不等他回答,坐在旁边翘着二郎腿啃苹果的朱高煦已经接下了话头:“肯定是看到了大舅的名字。”
“大舅?”朱高炽愣了片刻才想起来刚才折子里面徐辉祖的名字,“看到大舅的名字有什么稀奇?咱们现在也算是同朝为臣,该是高兴才对。”
朱高煦对他的话嗤之以鼻:“同朝为臣?我可没这么想过。”
朱高炽瞪他一眼:“这里是应天,不是北平,说话当心些。”
“算了。”朱高煦啃完苹果将核丢到碟中,抹抹嘴起身,“懒得跟你争这个,只望日后不要跟自家亲戚兵戎相见才好。”
“高煦。”朱高炽警告性的提高了声音,这小子说话真是越来越口无遮拦了。
“好了好了。”朱高煦见他动怒,嬉皮笑脸走上前,“大哥,在应天呆腻了,咱啥时候进宫辞行回北平去?”
此话一出,坐在对面的朱高燧忙跟着点头。
朱高炽将那折子收起来:“明天咱们就进宫辞行。”
“太好了!总算是可以回北平了!”年纪最小的朱高燧一听明天就可以出发,高兴得从椅子上直接就跳了起来。
可朱高炽没想到自己第二天带着两个弟弟前去辞行的时候,朱允炆竟然没在。主事的太监告诉他们皇上一早就跟黄子澄出宫去钟山祭拜先皇了。
朱高炽觉得奇怪,皇爷爷才葬了小半月,表示孝心也不用那么积极吧?
没办法,三人只好第二天再去。
可主事的太监又说皇上在御书房跟大臣商议军政,不便召见他们,让他们改日再去。
三兄弟互望一眼,朱高煦张口就要开骂,被朱高炽拽着手臂捂着嘴跟小弟一起将他拖出了皇宫。
第三天,他们再过去的时候,朱允炆倒是在,但他们还是没见到,主事的太监说朱允炆感染了风寒,吃了药刚睡下。
这下连朱高炽都忍不住心生疑窦了。
朱允炆这是明摆着不见他们。
眼看其他来参加葬礼的堂兄弟们陆陆续续离开应天,朱高炽觉得事态有点不妙。但他现在还摸不清他到底要干什么,也不好妄下判断。
回到燕王府的时候,朱高煦沉不住气,说了句:“他不会不想让我们回去吧?”
朱高炽摇摇头:“应该不会,他现在扣留我们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
朱允炆不是笨蛋,现在他刚登基,政局还不是很稳定,就算他要大肆削藩,也不会这么快进行。
就目前的局势来看,诸位藩王之中,数燕王兵力最为强盛,朱允炆就算要削藩,也不会贸然对燕王府,否则一旦判断失误,他第一次削藩就会失败,而这时如果其他藩王趁势起兵作乱,他会很难驾驭。所以,要削去燕王府的兵权,他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准备和计划。其中的厉害关系,他不会不知道。
而且,现在还是朱元璋大丧期间,所有的藩王都是朱元璋在世时分封的,朱元璋虽然有遗诏说诸王以后不能直接指挥军队,但也没说要将诸王的兵权都削掉啊。合着这老爷子一闭眼,你就要推翻他设立的所有藩王,对付你所有的叔叔们?
更何况,现在各位藩王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更没有任何证据能整个名他们之中的某人有谋逆之心,如此大意削藩,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也很难堵天下苍生悠悠之口。
所以朱高炽断定朱允炆不会这么做,他再心急的想坐稳那个皇帝的位置,也不会在这个敏感时期将他们三人扣留于京,宣布与朱棣为敌。
那么,他故意不让他们辞行又是为了什么呢?是他真的有事,还是别有原因?这一点,朱高炽想了一夜也没想明白。
翌日一大早,朱高炽刚跟两个弟弟用完早餐,准备再次去皇宫辞行,却没想到朱允炆的圣旨竟然到了。
圣旨上说了些他因为皇爷爷骤然离世,独立打理朝政,力不从心,且由于悲伤过度,身体抱恙之类的话,然后说诸王世子都已陆续离京,因为跟朱棣感情一向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