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20世纪初一直到二战期间,印染业的发展不能说快,因为单纯花布大面积普及都要到三十年代中期,而那个时候中国人能够穿上一身花布衣服是很奢侈的,别看老电影里面动不动一个村姑都是一身的花布,那纯粹扯淡,三四十年代之间,最便宜的花布也要一毛二到一毛四,那时候上海人的收入平均不到三十块钱,中下层做工的每月收入五块大洋就算是高的了,学徒工们每天几毛钱,1925年上海缫丝厂工人罢工的时候,他们每天的工资不过一毛三,还要克扣保险和伙食费,最终拿到手里的少得可怜。
就是这样,整个中国有多少这样能拿工资的人呢?一百二十万!当时的中国可是有四点五亿人口,这个比例有多可怜,想想就知道。以布铺行业为例,除了掌柜的和把头,前台柜上的学徒工们没有工资,到了民国统一之后那工资也少得可怜,全国的经济总产值才那么一点点,纺织业这还是重要的一块,仅次于农业!
因为染织业的发展缓慢,在20世纪初前三十年,像陈寿庭这样的染坊和染厂还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到了31年后,因为日本机遇转嫁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凭借自己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纺织印染业的优势,将中国印染业糟蹋的奄奄一息,核心竞争力便是整体的素质差距,并非只是**所致。
第十章 时尚教父
当然这些事情,在场的三位都是不清楚的,陈卢二人当然不可能预见未来的发展,陈晓奇也没有背着世界经济发展大全来穿越,他只是知道一个21世纪尽人皆知的道理------知识就是生产力!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的,还是知识。
那个时候的中国在开放初期急于引进外来力量,结果不但把自己好不容易积蓄起来的一点基础给冲垮了,连带的把那些已经进入到实施阶段的重点科目给耽误了,几十年后,基础学科断代了,结果堂堂大中华十几亿人口,化工技术不如人,金属冶炼不如人,数控机床不如人,大规模集成电路不如人,甚至于连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也不如人,大飞机造不出来,发动机耐不住高温寿命短,甚至赶不上七八十年代欧美的技术水平,潜艇壳体钢材的屈服度甚至不如人家的油轮商船高,更要命的是基础工业绝大多数人都不懂,在数控机床已经开始走进美日寻常百姓家庭的时候,整个中国社会上连一个合格的数控机床培训学校都找不到!除了骗子,还是骗子!
陈晓奇的方子管不管用?当然管用,他是从《精细化工手册》上抄来的,当初也是自己做实验的时候做过的两种之一,另一种就是酞青蓝,只不过酞青是怎么合成的,现在他也不是很了解,不过只要有了基本的理论和化学结构,条件合适的话未必研究不出来。
同样是实验室环境,区别只是条件的简陋与完备,需要的药剂和酸碱等等基本都具备,所以陈晓奇提供的那份配方不用一个小时就验证完毕------完全没有问题。
这下子可把三个人乐坏了。不说这方子以后会带来多么大的经济价值,最关键的是证明了陈晓奇本人的诚心,不论什么时候,真心实意才是最珍贵的东西,其他的什么都比不了,能够生财那就锦上添花了。
陈晓奇自然也是松了一口气,别看他原先在实验室能够做成功了。那是因为21世纪异常完备的实验条件,以及被验证通过了几十年的成熟流程,放在这连化学试剂纯度都难以保证的年代,万一出点什么差错,谁也说不准。不过现在一切都没问题了,三个人开怀不已,中午这顿饭吃的也是相当的舒坦,账房老吴也正是认识了这位凭空冒出来的小陈少爷,为了自己称呼方便,他便直接称呼陈晓奇为七少爷。这并不是现代人想象的这人是不是犯贱?干嘛逮着人就叫少爷?我想这么考虑的人一定不知道什么叫做礼貌。就像现在夜总会里面婊子都叫小姐,是一个意思,人下流才会往下道上想。
实验室成功,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够进入到实质的生产上面,这还需要不断的进行试验和调整,而最关键的,还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去推广新的产品。现在的大华染厂已经在满负荷运转,接收到的订单排到了明年春天,就他们这个厂子的规模而言,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极限,并且现在增加新的项目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同样的,陈晓奇也知道产品多元化是需要一个基础的,现在大华染厂刚刚在青岛立足,不宜过早的搞出些可能把自己撑死的事情。
忙完这一段儿,接下来陈晓奇便要忙活给丹尼斯的那些设计草图,不过在动笔化了十几副之后,他忽然觉得有些不大对头,想来想去才明白,原来自己犯了个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