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第3/4 页)
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但书中在叙述历代统治阶级活动的同时,也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作品体裁折叠编辑本段
概述折叠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编年体通史。该书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纲举则目张,时索则事叙。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使用了一套“古怪”的计时术语作为全书的时间框架体系,如“阏逄摄提格之岁”之类。“阏逄”相当于汉语“甲”,“摄提格”相当于汉语“寅”。为什么不用汉语的天干地支。而偏偏要用一套多音节语言的干支体系呢?司马光没有交代。《史记》的《历书》里面也用到了这套多音节干支术语,司马迁也没有交代其来源。这为后人胡思乱想提供了口实,如竺可桢就建议梵语学者用梵语破译这套术语。更有人藉此宣称中国人祖先来源于西亚两河流域或古埃及。其实,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这是天皇语言,即三皇时代的官方语言。明代著名学者万民英所著《三命通会》云:“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曰:于逢(又名“阏逄”——编者注)、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А⒄蜒簦皇��г唬豪Ф亍⒊喾苋簟⑸闾岣瘛⒌ビ凇⒅葱臁⒋蠡穆洹⒍貭櫋⑿�ⅰ�馓病⒆髫�⒀嗣�⒋笤ㄏ住2嚏摺抖蓝稀吩唬骸�伞8梢病F涿�惺��嘣皇�福�唇窦滓冶�∥旒焊�寥晒锸且玻恢АVσ病F涿��卸��嘣皇��樱�唇褡映笠��揭盐缥瓷暧闲绾ナ且病!�街�旎适险撸�∑涮炜�谧又�逡玻晃街�鼗适险撸�∑涞乇儆诔笾�逡玻晃街�嘶适险撸�∑淙松�谝��逡病9矢芍е��谔旎适笔贾疲��鼗适显蚨ㄈ�剑�婪种缫梗�匀��瘴�辉隆6�芍�几饔兴�洹H嘶适险撸�鞑恍橥酢3疾恍楣螅��叹�妓�云稹R�衬信��允迹�嫉锰斓刂���凶幽钢�郑�谑歉芍�加兴�粞伞!彼�裕�韭砬ê退韭砉馑�褂玫恼馓锥嘁艚诟芍�跤锸侵泄�钤绲墓俜绞奔涫跤铮�粲凇盎矢佟毙灾剩�识�徊捎梦��返募湍甏视铮�员硎纠�返恼�场G氩慰急景倏拼侍酢叭�饰宓勰瓯怼薄�
涵盖年代折叠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在横跨中国16个朝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中,详近略远,隋唐五代371年,占全书40%,史料价值最高。很明显的他多次着墨在其中的贤明政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
释例折叠
帝后死称“崩”,王公死称“薨”。天子近出称“还宫”,远出称“还京”,列国诸侯远出称“还某郡”。
《资治通鉴》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如三国,魏有〈纪〉,蜀、吴无〈纪〉;南北朝时代,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又如《通鉴》载魏明帝太和五年:“(诸葛)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对此朱熹曾表达他的不满曰:“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缘此遂欲起意成书。推此意,修正处极多。若成书,当亦不下通鉴许多文字。但恐精力不逮,未必能成耳。若度不能成,则须焚之。”
史事评论折叠
《资治通鉴》于叙事之后,皆有附论,共186篇。其中“臣光曰”有102篇,其余84篇是各家评论,其中裴子野的论占了10篇,司马迁的论只有1篇。以篇数看来,〈唐纪〉所占篇幅最多(81卷)、其次为〈汉纪〉(60卷)。
陈垣《胡注通鉴表微》曰:“《通鉴》书法,不尽关褒贬,故不如《春秋》之严。温公谦不敢法《春秋》,而志在续《左氏传》,有所感触,亦仿左氏设辞‘君子曰’而称‘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