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页)
不管怎么解释,慈禧对丹陛石上那只小小的壁虎产生了恐惧是肯定的,这种恐惧直到16 年后的今天都没有消失。正因为如此,决定要重修定东凌的慈禧,才下令首先将隆恩殿前的那块丹陛石换掉,重新安设没有壁虎的石雕。
对于这个明显违背祖制的诏令,再也没有人敢提出异议了。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年过六旬的慈禧已经取得了政治上的绝对权威,满朝文武也在不断地与她交手、磨擦、顶撞后,纷纷败下阵来,并渐渐变得唯命是从,心悦诚服,不敢有丝毫非分之想了。他们唯一能做到的是,将带有壁虎的石雕换下后,偷偷埋入定东陵一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51
侧的地下,意在留给后人窥测当年的真相和评说慈禧此举的是非功过。在慈禧崩亡几十年后,这块石雕果真被清东陵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无意中挖了出来,让后人窥探到当年那段隐情的同时,也感知了这掩埋石雕的臣僚那尚未完全泯灭的文化良知和难言的苦衷。
新改换的丹陛石,长3 米,宽1 。 6 米,周边有缠枝莲花、福寿三多图案,中间雕着“凤引龙”形象图。此图依然摒弃了龙凤并排或龙在上、凤在下的雕刻形式,而是凤在上,龙在下,并采用高浮雕加透雕的工艺手法,使图案构思更加新颖,技法更加高超。尤其那龙须、龙爪、凤足、凤冠等十处透雕工艺,使整个图案的立体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龙与凤越发栩栩如生。不仅如此,重修后的陵寝内石雕建筑,无论是栏板、望柱还是隔梁,其设计指导思想和雕刻规程,都是把风置于主要的地位之上,仅隆恩殿周围的汉白玉石栏杆,就用浮雕工艺精刻了九十六幅龙凤呈祥、水浪浮云图案,每幅图案,都是彩凤在前展翅飞翔,又回首顾盼。蛟龙在后面张嘴奋须,紧紧相随。大殿内六十七根望柱上,柱头雕刻打破其它帝后陵龙凤相间的排列顺序,全部雕成凤柱头,而将龙改雕在柱身上.柱身两侧各一条。飞龙昂首向上,仰望着柱头上的翔凤,表现着慈禧势压同治、光绪两朝的非凡权威。
尤其令人望而兴叹的是,重修后的隆恩殿及东西配殿,其工艺高超规模庞大,豪华富丽,用料精致因面是糜费惊人,不仅超越了清朝历代祖陵,就连明、清两朝24 代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也没有如此奢华。清宫祖制规定,凡帝后陵的隆恩殿内,只许在4 根明柱上贴金,做缠枝莲花或盘龙行云状。哪怕是代表着皇权神威,帝王登基时受百官朝拜的紫禁城内的金蜜殿(太和殿),也才只有6 根贴金明柱。但在慈禧陵三殿内外,却有64 根金柱傲然盗立,这些金柱还不是一般的表示性的贴金,而是用铜做成半立体镂刻的盘龙,
152 /日暮东陵
铜上夔金,光华四射,闪闪耀目。尤其是在立体状的龙头上安装了带有弹簧的龙须,这龙须借助空气的流通,自行来回摆动,如群龙低吟,妙不可言。人们在惊愕慈禧奢华靡费的同时,又不能不对工艺设计者们那富有灵性的夭才杰作表示叹服和崇敬,这是卑贱的劳动者留给全人类的高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三殿的彩画,也由以往的旋子彩画改成等级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这些彩画,不披麻,不挂灰,也不用其它颜色,而是直接在黄花梨木上沥粉贴金。因为重修后的三殿梁架,已全部改用名贵的黄花梨木.黄花梨木名海南植,木质坚硬,纹里细腻,防火耐腐,为木料中上品,在这样的上品木料上贴金,更显得豪华壮美,气度非凡。隆恩殿的栏板之上.也布满了“凤引龙”的雕刻图案,69 块栏板的里里外外,到处是“凤引龙追尸。全部栏板上138 组“凤引龙”连接起来,使人产生天在旋、地在转、宇宙万物在永恒运动的苍茫之感。
名义上的重修,此时已变成了重建,慈禧诏命原三大殿全部拆除,原材料一律不许迁萍使用,一切重新开始· 故凌寝三大殿,外墙全部采用山东临清特制的澄浆城砖,这类砖无不精工细做,磨砖对缝,干摆灌浆,致使墙而光洁平整,坚固异常。大殿的内壁更为别致高稚,那镶嵌着大小30 块雕砖贴金的墙而,通体达237 平方米。每面墙的中心墙壁上,都雕刻着“五福捧寿”、“四角盘长”、“断(万)字不到头”等花纹。其中“五福捧寿”为五只展翅向中心飞翔的蝙蝠.围绕着一个几何纹的变形“寿”字,其名称当是以物而取,或以名附物而作成。‘’四角盘长”为取其盘长缓带,连绵不断之意,寓吉祥如意。那“断(万)字不到头”当是取富贵永远,水无止境之意。所有雕砖外围,均饰以蔓草莲花和珠文,凡凸起的花纹,全用赤金叶子贴饰,底部略衬黄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