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页)
在的学校,跟以前的条件可大不一样了,教室里都是按照规定的五十人,教室里并不拥挤,前后门都敞开着,后排的一排桌子,都空着没人坐。
这一间教室,靠近楼道的是后门,萧晓白在离后门最近的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董丽在他的身边坐了下来。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把《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大致学完了,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这位大词人的豪放与磅礴大气。在宋词中,苏轼与辛弃疾这两位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而婉约派则是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古人曾经做出过这样的评价,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里的柳郎中和学士分别指柳永和苏轼。这个评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轼词曲的豪放与大气。”
“不过,并不能单纯的从词人所属的流派来评价词人的词作,比如说,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被称为宋词中的绝唱之一,而这首词,则是十分婉约动人的爱情之词。”
王燕萍的说到这里,班上的学生们哄然大笑,男生都咧着个嘴,一脸坏笑;而女生,则多是红着个脸,低头窃笑。王燕萍没有理会学生们的反应,继续讲了下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她一边低声念着,一边在黑板上飞快的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渐渐的,学生们停止了嬉笑,虽然这些孩子们一时还不能理解这首词的真正含义,但是,他们却模模糊糊的感觉到了这首词中的哀婉。
“萧队,她为什么会想起跟这些孩子讲这首词?这些小孩子怎么会读得懂?”董丽低声地问道。
“她不是讲给这些小孩子听的,她是为自己讲的。”萧晓白看着黑板上清秀的字迹,轻声回答道。
“这是苏轼为自己的亡妻写下的。史书记载,苏轼与王弗结婚时,苏轼十九岁,其妻王弗十六岁,十年后王弗亡故,年仅二十六岁。至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已经四十岁,那一夜,他梦到了自己已经亡故十年的爱妻,一时之间,感情宣泄而出,写下了这首绝唱的情感之词。”
“后世陈师道评价此词: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小轩窗,正梳妆’这一句,足见词人与妻子曾经的恩爱与幸福;而结尾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一句,则道出了词人的痛苦,梦中还在于妻子相会,而醒来才发现与妻子早已阴阳相隔,唯一剩下的,只有那一处孤坟。”
讲到这里,王燕萍地眼中忽然溢满了泪水,她站在讲台上,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班上的学生,全部都惊呆了。
过了很久,王燕萍才艰难地说了一句:“下面的时间,大家自习。”她慢慢地收好自己的备课笔记,合起讲义,走下讲台,朝门外走去。
萧晓白在后排站起身,轻轻的对董丽说道:“走吧,她准备好了。”
小朱给王燕萍戴上手铐的时候,教室里炸开了窝,孩子们在短暂的混乱之后,迅速的跑出了教室。他们将萧晓白几个人围住了。
“你们不能带走王老师!”孩子们纷纷叫嚷着。几个聪明点的孩子,已经朝楼下跑去,大概是找校长去了,在学生的眼中,校长和老师都是万能的。
“都回去上课吧,老师的事情你们不明白的。”王燕萍本来已经恢复了平静,但是看到那么多的学生都围了上来,泪水再一次流了下来。
“警察叔叔,你们一定是认错人了,王老师是好老师,是很好很好的老师!”女孩子们看到老师哭,也开始跟着哭了起来,抱着王燕萍的胳膊不放。
萧晓白、小朱和董丽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无奈。这些孩子死活拉着王燕萍不放,该如何带王燕萍走?
校长终于赶了过来,看到萧晓白出示的证件之后,将学生们安抚下来,让他们回到了教室里。
萧晓白三人带着王燕萍来到了楼下,李珂早已站在了车外,她看着自己的母亲,除了哭泣,什么都说不出来。
王燕萍哆嗦着嘴唇,到最后才冒出一句:“小珂,妈妈对不起你。”
李珂一下子扑到了她的怀里,一边打她,一边嚎啕大哭:“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是你?!”
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