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2/4 页)
事也就不再提了。”
寇成点了点头:“杨大哥,有关吕家的婚事,我也听说过。那年,我爷爷还活着,他好像对我父亲说过:‘狄王爷把脸面看得太重了,杨、吕两家的孩子才十几岁,提亲不成也就罢了,为这点小事,又何必惊动八贤王?幸亏八贤王明白事理,没加过问。如果八贤王插手,小事就闹成大事了!’杨大哥,我当时还小,一听一过,究竟是怎么回事?”
“事过多年,涉及到狄王爷。狄龙、狄虎、狄凤又都在军营,不说了吧。”
庞悦兴致盎然。一来,忠良大臣的内部事他从未听说过,觉得新奇。二来,狄家的事也涉及狄凤,使他关心。为此问道:“杨大哥现在就咱哥仨在场,你是不是防备我呀?”“庞兄弟,你又多疑了。”
“如果不防备我,你看,帐外淅淅沥沥大雨还没停,正是咱哥仨闲谈的好时机。你就把这事说说,省得我俩闷得慌。”
“好吧。其实,狄王爷提亲那年,我才十三岁,并不知道这件事。我在鹅头寺学艺时,我家副总管杨兴常去看我,一住就是几个月。杨兴在我家地位很高,除了老总管杨洪,就属他了。杨洪年近百岁,不太管事,杨府又缺少男主人,为此,对外的大小事皆由杨兴办理。有关吕家的婚事,也是杨兴告诉我的。要说呢,一段娃娃亲,不值一提。因为涉及到八贤王、狄王爷,所以我印象很深。乘今天下雨消闲,咱哥仨叙叙这段往事。”文广喝了一口茶,讲述起来。
原来,平西王狄青字汉臣,乃山西汾阳人氏。父亲狄春,曾任太原总兵。姑母狄素梅,一十二岁应选入宫,由于才貌双全,太宗皇帝将她调入南清宫服侍八贤王赵德芳。当时,赵德芳也就十五六岁,又于这个小宫女十分喜爱。又过了几年,赵德芳的生母、宋太祖赵匡撤的皇后贺国母病危,狄素梅侍候得格外周到。贺国母临终时,传下遗诏:立狄素梅为八贤王的偏妃,并于当日成亲。从此,狄素梅身价百倍。她不仅有才有貌,而且非常贤德。八贤王喜欢她,宫中人尊敬她,名次一升再升,直升到次妃。说巧也巧,就在八贤王的王后病逝第二年,狄妃生下个小王子,取名赵璧。这是赵德芳的独生子。母以子贵,八贤王立刻奏本,请太宗皇帝晋封狄妃为王后,也就是南清宫的正宫娘娘。别看狄王后身居高位,她对自己要求得十分严格。除了教导少八王赵璧之外,既不问国事,又不为娘家人谋私利,深受朝野称赞。贬眼二十多年,老八王赵德芳已死,少八不赵璧承袭王位。为了孝敬母亲,赵璧传旨,寻找狄家亲人。几经调查,狄后的长兄狄春也死了,侄儿狄青长大成材,并出落成顶天立地的豪杰。当时真宗在位,根据狄青的本领,又是皇亲,立即加封他为“侯爵”。第二年,狄青挂帅征讨西夏,为国家立下十大汗马功劳,真宗皇帝加封他为“平西王”。当然,这仅仅是个“一辈王”,不能世袭。尽管如此,狄王爷也十分感激。他深深懂得,这是姑母狄娘娘和少八王的力量,为此,除了谢恩,还时常去南清宫请教。少八王赵璧也和父亲一样,是位贤王。他见表弟狄青荣登王位,当然高兴。同时又说:“大宋的王爷不好当,你光有武功还不行,必须得有文才。我给你介绍一位老师,他就是我朝早期状元,已经退隐的原翰林院大学士吕蒙正。吕老先生又十多岁了,当年教过我父亲读书,是位著名的老才子。你跟他读书明理,才能更好的报效国家。”
“是。”狄青也明白:自幼练武,读书太少。能跟老状元学习文化,非常幸运。就这样,他苦读六年,增长许多文才。老状元九十而终,狄青披麻戴孝,视若尊亲。
吕蒙正有个最小的孙女,名叫吕莹。十二岁就会作诗,生得聪明俊秀。吕家人扬言:这孩子非名门不嫁。狄青大包大揽:“我把她介绍给天波府,杨家将是头等名门!”他以为:自己跟杨家厚交,吕家也是望族,这事一说就妥。谁料佘太君有令:杨家要武不要文,使狄王爷扫了面子,心中不满。他找到表兄少八王,请赵璧为媒,再次提亲。少八王是明白人,这种事不能强求,便驳回狄王爷,还以至亲的口吻数落了他几句。狄王爷不敢惹八王爷,在这件事上,对老杨家始终有些不满。一晃过了九年,狄、杨两家在别的事上都亲密无间,唯独在子女婚事上都缄口不谈。
监军庞悦听了杨文广的讲述,不由哈哈大笑:“听我老爹说,你们呼、杨,高、郑、寇、狄几家胜过手足。原来也有过节呀?”
寇成不满:“这算什么过节?小事一段!”
寇成说错了!狄王爷是个死要面子的人。对杨府拒婚,始终耿耿于怀。到后来,节外生枝,还有一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