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2/4 页)
最动人的特质之一,掩饰了做什么?”
可你心中所想,人家一眼即知,整个人如透明,有什么好?
他看看我,了然状:“简非,你想掩饰什么心思?”
被他一问,我又糊涂起来:“想想,似乎也没有什么是必须掩饰的。”
他一听,又开始微笑不语,莫测高深样。
不说就不说吧。
我继续揣摩易容术。
他看看看,最终叹息:“罢了罢了,我把你这张脸变了,其余就这样吧。”
莲花山,莲花寺。
下了马车,我随他进山。
天下名山僧占多。
幽径云封,峰峦及天;烟霞萦绕,恍若山移;岩壑风来,松涛如海。
放眼远眺,一时间心神俱融。
云钟浩荡,谷答山应。
妙音笑催我:“寺中知道我们回来了……简非,此地以后有的是时间任你流连。”
见他归来,僧人们集于大殿前,有人掩不住好奇,不住打量我。
他简单介绍:“此次下山,接回了妙莲小师弟。大家互相认识一下吧。他需静修,住后山莲花峰。如无十分必要,不可打扰。”
众僧目露惊异之色。
“住持方丈,他一人在那儿,吃饭怎么办?”
问话人二十岁左右,胖乎乎。
诸僧笑起来。
“圆智,你尽挂着吃。”
有人打趣。
圆智嘿嘿嘿笑起来,笑容十分憨厚。
“多谢圆智师兄……”
“不不不,喊圆智即可,”他涨红了脸,“你是妙字辈,与住持方丈同辈,比圆字辈高出太多了……”
我忍不住笑起来。
寺庙里僧人也讲辈份?
是依什么分的?
诸僧看着我,又看看妙音,微露不解,似乎觉得我喊乱了辈份有些不该。
“阿弥陀佛,散了吧。”妙音看我一眼,“妙莲小师弟且随我来。”
后山,莲花峰。
精舍数间,掩映在竹径、梅林的深处。
阶前白云轻流;槛外青山相对。
走进去,石室藤床,几净窗明,极为干净。
我看着,真是满意到极点。
“如何?”妙音微笑问我。
“太好了,以后我要是归隐山林,就住你这儿,好不好?”
“此处乃玄觉大师当年静修之地,是莲花寺圣地。除了极重要的贵宾,一般僧人是禁足的。当然,妙莲小师弟愿住多久就住多久。”
我大喜,上前抓了他的手臂摇摇摇:“谢谢师兄。”
他笑出声:“看看还缺什么?”
我这才细细打量室内,这一看,不禁哑然。
器用多我惯用之物,只有琴是教阿朗时用的——霜钟。
那只琉璃净水瓶居然静静地立在桌上,瓶中斜插一枝生意盎然的古梅,清氛满室。
一盏白玉刻制的莲灯,线条简洁,纹饰古朴。
书架上,除了几叠雪白的纸外,一本书也无。
“精舍后面有一个温泉池,你放心使用,不会有人来的;沈都统他们在后山腰,扮作菜园僧人。你衣物浆洗、一日三餐全由他们负责。”
什么?
我听着发愣。
“阿弥陀佛,合寺上下只有妙莲小师弟有这样的待遇。”他居然打趣我。
我尴尬地朝他一笑。
“莲花峰周围风景清幽,就是长日无人,只怕你会寂寞,”他微笑,“既名扫叶僧,这边竹径、梅林的叶,你闲时就扫扫吧。”
“那你住哪儿?”我脱口问。
“我住莲花寺后丈室。你要是有兴趣,早课晚课时可以去看看。估计迦叶禅师与阿巴克王子这两天就会到了。他们算寺中贵宾,有可能会到这后山来转转的,到时候你小心些。”
说着要走,我忙指了那净水瓶问他如何处理。
他一笑:“就放你这儿吧。”
三天。
三天里除了见过沈都统几面外,这儿确实是人迹罕见。
我把莲花峰转了一遍,发现峰下一条溪流极其清澈,溪畔居然还有篷船一只。
沈都统他们大约也是闲极,把这船从里到外清洗得一尘不染,我有时带了书去,在舱中看;有时枕楫而卧,从流飘荡,静观山移。
这样的日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