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2/4 页)
,赤条条,一丝不挂。暮霭中,迷漫着一股又腥又甜的黏乎乎的气息。
几十万军队在几十个“窝棚”往来厮杀,粮食一扫而光,老百姓只有煮死马肉吃,而从山海关退向松花江北,再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战场上到处都能看到扒得光溜溜的尸体,一些老人说,有的掉队的战士也被剥去衣服,光著屁股追赶部队。
黑土地上的老人说:小鬼子投降穿日本衣服,国民党垮台穿美国人服,中国人最会“检洋落”,甚麽“细菌”呀,“传染病”呀,裤子都穿不上还管那个?
几只肚皮滚圆的狗,往马前懒洋洋走过,不理不睬的。
新华社记者骑的是匹性情驯柔的骡子。不知是牙口嫩了,还是没见过这种场景,迟疑着不肯向前,拍打一下,它嘶叫著跳起来,扭头要往回跑。
他也有些看不下去了。
厮杀两天,天地间都被战争的喧啸充塞了,此刻好像才注意到天上还有个圆圆的、大大的、通红通红的东西。
西边蓝湛湛的天空被撕裂了,洞穿了,浓稠的眩目的血浆,天河决口般从那创口中喷泻著,泼洒着,天地间猛烈地翻腾起腥黏呛人的血浪。那血浪红得温暖,红得鲜艳,又红得冷酷,红得骇人。远处轮廓模糊的山,旷野默默流淌的河,头上高远的天,脚下“庄稼铺子”一样的没有腿的马、赤条条的冰冷的尸体,都被这血浪俺没了,漂摇着。没有声息,没有影动,除了这温暖的冷酷的血红,好像一切都凝滞了,死亡了,又好像一切都在萌芽、新生……
39年後,我站到这片土地上望著西天火焰般燃烧的太阳,彷佛又看到了那个圆圆的、大大的、通红通红的创口。看到了那些“庄稼铺子”样的马,苍白的、一丝不挂的尸体(那魂灵也是一丝不挂的吗),看到了那些幽灵般西去的憧憧人影。看到一座座血城、血镇、血村飞溅的血火。看到死城雪一样的垒垒白骨。听到烈日下和静夜里“蓬啪”的爆裂声,听到大凌河畔令人毛骨悚然的凄厉的惨叫,听到那个不知叫甚麽“窝棚”的始终是一个节律的“咚咣锵”……
那血红的创口还不时幻化出黑土地上一面面傲慢的“膏药旗”,和一辆辆没有血腥,却不无刺激的飞驶的“三菱”、“尼桑”、“皇冠”、“蓝鸟”……
那些窝棚中的老人告诉我,个把星期後下了第一场雪。雪花纷纷扬扬撒落下来,很快就被泅杠了,茫茫雪野,白一片,红一片,“挺好看的,又看不得”。第二年开化时,有些地方那“雪水像酱油似的”。
注释
⑴《毛泽东军事文选》,479页。
⑵《辽沈战役亲历记》,22页。
⑶⑷同⑵,163、191页。
⑸同⑴,482页。
⑥⑦同②,173、174页。
⑧1936年第1、2期《党史研究资料》,29页,⑨同②,32、33页。
⑩“五子”,即房子、车子、票于叫条子(金条〕、婊子。
⑾《文史资料选辑》第55期,10页。
⑿荣盂源著:《蒋家王朝》,296页。
⒀宋平著:《蒋介石生平》,501、502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
⒁同⒀,499页。
⒂江南著:《蒋经国传》,168页。
⒃同⒂,175、176页。
⒄歌曲《保卫大台湾》的歌词。
⒅1948年9月25日《人民日报》2版:《长春停在“六点半钟”》。
⒆⒇(21)(22)(23)同⒂,169、51、100、101、482、432页。
(24)赫鲁晓夫著:《最後的遗言》。见1988年12月18日《文摘报》7版:《赫鲁晓人的痛心和闷闷不乐》。
(25)同⑿,285页。
(26)(27)同⑴,484、486页。
(28)(29)(30)《阵中日记》,1040、1041、1042页。
(31)(32)(33)同⑴,501、457、458、487页。
(34)《沈阳军区历史资料选编》,170、171页,(35)《林彪元帅军事论文选集》,121、122页。
(36)《东北三年解枚战争军事资料》,65页。
(37)同⑵,212页。
(38)同(36),52页。
(39)同⑴,50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