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页)
不亲近,但同一个高祖,刚好未出五服。
这位大爷爷素来有威望,是张家湾的村支书,一当就是三十几年。
他家里安着村里唯二的座机,另一台在村办公室,属于全村共享的。张小寒不想去那儿,只好来大爷爷家借电话打。给王兰留的,也是大爷爷家的号码。
“坐。”大爷爷点点头,指着一旁的位置道。
张小寒应了一声,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下,“大爷爷有事和我说?”
大爷爷也在上首坐下,闻言掀起眼皮子,“没事你就不能陪着我这个老头子讲讲话?”
“不,小寒不是这个意思。”张小寒摇头,大爷爷威严有余,和蔼不足。张家的小辈,对他多有畏惧。张小寒重生一回,虽然不至于害怕,但见他此时如此平易近人,心里依旧忐忑。
“你学习挺好,脑子聪明,张家下一代,我看还就属你将来有些出息,但就是太沉默寡言了。和你爸、你爷爷一个德行!”大爷爷摇摇头,拿出烟枪一边装烟叶,一边批评道。
张小寒谦虚的摇头,轻声道:“大爷爷抬举我了。我不过是会读书一点,张坤哥才是有大出息的。”
张坤是大爷爷的大孙子,今年十九岁,正在上医专,学口腔医学专业,后来分到市里的医院任职,混得挺好的。她死之前,张坤已经从医院里跳出来,自己开了一家口腔美容会所,颇为挣钱。
大爷爷发觉张小寒没有看起来那么木讷,不由得笑容深了些,嘴里嫌弃道:“巴巴的盼他考个好大学,出来工作也本钱厚些,现在可好,考个专科不说,还学什么劳什子的口腔医学?那能有什么用?”
张小寒知道大爷爷并不是真的不满意,笑着没有说话。
大爷爷观察着张小寒的神态,见她只沉稳的坐着,心里更加满意。他看不惯张家儒为人处世的态度,相对的,张家三兄弟下面的小辈,他也并不亲近。注意上张小寒,也是她考上市一中,村里给她送奖金那会儿。
后来又刻意的留心,知道她不仅考上了市一中,还是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进去的,不由得赞叹。
后来陆陆续续的又听说,不管大考小考,这孩子成绩都保持得挺好,还参加了全国性的比赛,他就觉得这个娃娃能培养一下。
直到前些日子,放寒假了都没见她回来,打听才知道,这孩子已经自己在外边打工挣钱了,一方面对张启昌那个侄子不满,另一方面又觉得张小寒这孩子实在难得,身处逆境,知道自强不息,不是个纯书呆子。这才下定了决心,插手管一管,为张家培养个人才出来。
张家以前也是大族,祖上出过大官。后来因为数次战乱,家里人才不济,才没落下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直到民国,张家都是富裕的地方豪绅。
紧接着军阀混战,外族入侵,全民抗战直线削弱了张家的财富,变成普通人家,同时也让张家的人丁急速下降。
而建国后,意想不到的压迫,更是让张家彻底变成农民。老一辈的死去,现在的张家人,已经是战乱后的第三代,第四代了,根本不知道张家以前的辉煌。
可是,族长知道,大爷爷知道。
现在已经没有前面几十年的顾虑,培养人才,重新振作张家,就是族长,和大爷爷的愿望。
想到这,大爷爷深深的看了张小寒一眼,意味深长道:“你爸妈虽然有些不靠谱,但还有我们这些长辈看着。咱们张家,只有团结在一起,未来才能更好。以后别老闷在家,有空多到大爷爷这里坐坐。还有,对村子里的那些叔叔伯伯,也热络些,总也是一家人,一笔写不出两个张不是?”
张小寒心里狐疑,前世大爷爷虽然对她还算亲近,但从未像今日这样,带着指点意味的教导她。倒是现在还四五岁的一位堂弟,很得大爷爷的亲睐。
“谢谢大爷爷教诲,小寒记住了。”
虽然不明白,但张小寒还是恭敬的应了。意外的入了大爷爷的眼,她对自己的计划,倒更有了些把握。
“记得就好。读书能明智,这很重要,但也不能只顾读书,成了书呆子,不知财米油盐,世俗人情,那样没什么意义。”
这也是大爷爷冷眼旁观了一学期,此时才找张小寒说话的原因。
张小寒恭敬的应了,又听了大爷爷教导了几句,才被打发出来。走在凹凸不平村道上,她回头往大爷爷家望了一眼,活了两世,现在才知道,这位老农民一样的大爷爷居然是深藏不露的主。
*
初六,家里来了几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