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4 页)
恩达尔(F William Engdahl)在其《百年战争:英美石油政治和新世界大战》(A Century of
War: Anglo American oil politics and the New World War) 一书中详细讲述了1973
年在瑞典召开的彼尔德伯格会议上发生的一段鲜为人知的辛秘。在布雷顿体系崩溃之后的最
初几年里,美元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的信誉和价
值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在世界金融风暴之中随风而逝。当时的国际银行家还远未做好世界
货币的准备工作,思想和理念也极度混乱,1969年“隆重”推出的世界货币“特别提款权”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根本无人问津。眼看局面即将失控,国际银行家们在1973年的彼尔
德伯格会议上紧急磋商,试图遏制当时世界金融的危局,重新挽救美元的信心。美国的金融
。onefx/bbs
战略家沃特。雷维(Walter Levy)提出了一个大胆而惊人的计划,放手让世界石油价格暴涨4
00%,并规划如何从中牟取暴利。
大石油公司和大财团的84名成员参加了是次会议。恩达尔得出的结论是:
这些权贵聚集在彼尔德伯格目的是使权力平衡重新向有利于美国金融利益和美元的方向发
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决定利用他们最珍视的武器-全球石油供应的控制权。彼尔德
伯格俱乐部的政策就是引发全球石油禁运,迫使全球油价激增。从1945 年起,按照国际惯例,
世界石油以美元定价,原因是美国石油公司控制着战后石油市场。因此,全球油价突然上涨
意味著世界对美元(用以购买必需的石油)的需求相应激增,从而稳定美元货币的价值。'6。23'
基辛格用“源源不断的石油美元流入”来形容油价飙升的结果。
6。 三边委员会
“我们的国家能够拥有伟大的民主制度,我们也能够创造大量的财富并使它们积聚在极少数
人手中,但是我们不可能两者同时拥有。”
路易斯。布兰德斯,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显然是三边委员会的核心人物,也是戴维。洛克菲勒的
智囊。在他的建议下,洛克菲勒决心将“将世界上最优秀的大脑整合起来解决未来的问题”。
该想法在1972年初被首次提出,并在1972年的彼尔德伯格年会上,被“集体”广泛讨
论并接受下来。
布热津斯基在1970年出版了著名的《两个时代之间》(Between Two Ages), 呼吁建立一
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政府,该书被认为是三边委员会的“圣经”。洛克菲勒基金会与福
特基金会理所当然地“慷慨解囊”,从财务上大力支持三边委员会的运作。
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均是北美、西欧和日本的一些大银行家、大企业家和著名的政界人物,纽
约、巴黎、东京分别设了三个总部,由这三个地区各出一人担任主席。纽约总部的主席理所
当然是戴维·洛克菲勒先生。布热津斯基便成为这个总部主持日常工作的执行主任。
布热津斯基曾向戴维·洛克菲勒力荐时任佐治亚州州长的卡特加入三边委员会,卡特在戴维
洛克菲勒亲自提名下,被破格吸纳进三边委员会。这是他五年后能跨上白宫的台阶所迈出的
至关重要的一大步,也是他和布热津斯基成为莫逆之交的基础和开端。
。onefx/bbs
年青时代的克林顿在恩师奎格雷的指点之下,一直努力向三边委员会和外交协会等组织积极
靠拢,最终实现了他的总统梦。
三边委员会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一样都是美国外交协会的外围机构,最机密和最重要的决策
只是在伦敦和华尔街极少数人的圈子里敲定下来。三边委员会和彼尔德伯格俱乐部起到的是
“统一思想”、“协调步伐”的作用。
三边委员会最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