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莞的加工产业,增长不够,可持续发展也乏力,但就业要素和带动力不错。因而在2002年,周帆作为重要首席主讲嘉宾,应邀出席东莞城市形象定位时,就指出,东莞应该实施产业升级与转换,否则东莞就会后续发展乏力,应将加工业升级为制造业,创建自主品牌,不要还停留在为他人做嫁衣、造品牌的的原始加工上。【插图020】
产业定位要点,在产业链构建上,主要应该做到避免“产业同构”,突出产业差异化。打造个性化优势。周帆认为,如果一个城市根据自己所特有的优势来定位,必然会出现产业同构现象,因为许多城市的优势具有相类点。关于产业的同构,也不是完全不允许,产业门类可以适当同构,但产品同构率必须低于30%,如果产业同构,产品的同构率又较高,城市的优势就无法突出,发展将会受到来自同类城市的阻滞与打压。
在进行产业定位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充分挖掘发挥资源优势,以此构建链条,形成类似一条街的模式。
★产业链必须有大齿轮带动。
★产业集群是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支撑点,产业要有集群效应,否则就弱不禁风,仅有产业链是不够的,因为产业链的竞争强度不大。
产业链结构包括:单木结构和丛林结构,比如旅游链、文化链、科技链、信息链等。
这里顺便提提“商业丛林法则”,所谓“丛林法则”,是指动物界的弱肉强食现象,凶猛剽悍的老虎、温厚敦实的狮子、柔弱温顺的羚羊、敏捷精灵的兔子、无与伦比的大象、乖巧灵活的猴子等,都各有各的生存优势。在商业社会里,竞争实际上就“丛林法则”的移植。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优势,就会被其它城市所超越、排挤。
周帆认为,一个企业、一个城市,在竞争中有时仅靠自身的优势,不足以做强做大,这时候就要进行优势互补与集合,企业与城市经营,建立伙伴关系可以有效巩固乃至提升竞争力。城市经营上的战略伙伴关系非常重要,应进行城市间的战略合作,协调发展。
产业的发展路径通常是这么一个过程:大项目——产业——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
意思是通过建设大项目,吸引更大项目,膨胀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推进集群化,建立新型产业体系。
产业集群特征的几大基本要素:产业链相关、多个企业和地域集中。
这里必须明确:一个集团企业中有十多个小企业不是集群、一个工业园区不是集群、一个城市(区域)的产业总和不是集群。
东莞以加工业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长三角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选择汽车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的有11个,选择石化业的有8个,选择电子信息业的有12个。除此之外,在食品饮料、纺织、印刷、塑料、办公机械设备等产业方面,三地同构率在80%以上。广州三大支柱产业是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制造业,长三角产业比例为:2003年前为三、二、一,2003年后为二、三、一。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5%的城市只有上海。
要解决产业同构现象,必须做好城市功能定位的差异化,实现城市间的协调互补发展。这需要在策划上来体现,最后由政府协调完成。
广东建立泛珠三角来对撼长三角,在经济界曾经一度在讨论:“珠三角”与”长三角”;究竟谁是中国经济的领舞人?
周帆对此曾做过系统分析,珠三角存在内讧,广州在与香港争霸,而深圳又与广州比高低,这种内讧,是对珠三角、泛珠三角经济提升的主要障碍,香港应该与广州结成夫妻,深圳如何在这对夫妻间找到他的重要角色也十分重要。而长三角却显得相对团结,公认上海为“老大”,谁也无法撼动上海的地位,其它城市紧紧团结在它的身边,协调发展,因而周帆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珠三角不解决内讧问题,是无法与长三角匹敌的。
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整体腾飞?周帆有个独特的观点:只有城乡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全国经济整体崛起。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如何在交通上城乡连通,实现一体化,这点可以从发展乡村公交车入手,让乡村农民可以坐公交车进城,这样至少在交通命脉上,就将城乡有机连为一个整体,在城市的幅射和带动下,乡村的经济就会得到快速发展。
周帆说,城市经营的下一步,就是经营农村。经营农村,首当其冲的就是县级政府。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对城市经营的认识还存在诸多不足与误解。要做好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