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形式已经越来越差,只要不是用脚思考的人都能想到,章邯的下一个目标,不是去大本营干掉陈涉,就肯定是去荥阳解决吴广。
而陈涉、吴广二人不愧是没带过兵打过仗的人,他们很明显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们连一点作准备的意思都没有。
于是有人开始替他们作准备了。
吴广手下有个叫田臧的将军,发动政变,砍下了吴广的脑袋,送给了陈涉。
没有人知道陈涉看到吴广血淋淋的断头是怎样的心情,吴广不仅是他的部下、助手,更是共度患难与共的朋友。
伤心一定是有的,但陈涉依旧是没得选,他现在更不能得罪田臧,因为田臧掌握着吴广留下的军队。
于是陈涉给了田臧一颗令尹(宰相)印,并封他为上将。让田臧名正言顺的接管了军队。
田臧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是留下一个叫李归的人,带着一小部分人继续围攻荥阳,自己则领着全部的精兵到敖仓迎击章邯,因为他判断,章邯的目标肯定是荥阳,而章邯一旦到达荥阳,再加上城内李由的军队,自己任何赢的希望都不可能有。
这个判断是非常十分以及很正确的,但据此作出的应对解决的措施则会让人怀疑,这个田臧可能也和陈涉、吴广一样,也没带过兵。
手下这点兵力能对章邯的数十万大军做什么?难道还能歼灭他们?至多也就能躲在某个山头里搞个阻击什么的。
跑到敖仓来守城池打阵地战?真没水准,自寻死路。
所以田臧死了,是章邯弄死的。
当然,在当时敌众我寡,形式十分不利的情况下;能做出这样的反应已经比陈涉、吴广要高那么一点点了。
不过,应该还有其它更好的选择。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打不过,就逃嘛!”
田臧要是能认识到这点,或许还有些许生的希望。
古代作战,一般来说,后勤供应的人员往往要高出作战人员数倍才能保证正常的供给,而章邯因为在国都作战,资源充足又无敌方的骚忧,随时可取,所以这问题并没有显露出来,而一旦离开这些资源地,并且随着战线的拉长,这个问题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供给是不可能充分及时的,而后勤供给的保障,对任何时期任何一场战役乃至战争的胜负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再加上章邯当时虽然虽然没有辎重,但数十万人的机动速度是不可能太快的,因此田臧如果能避战,那么章邯要想攻击歼敌,就只能以比田臧稍多或者一样多的人员进行追击,才能达到与田臧一样或者更快的机动速度,这样的话,运动中寻找战机歼敌,并且取得胜利,是很有希望的。
当然,也仅仅是有希望。
田臧一死,陈涉剩下的稍大一点的骨血也玩完了,章邯再也没有任何的顾忌,他讯速的赶到荥阳,解决了李归。
他离陈涉也越来越近,陈涉的势力地盘就象是砍树枝一样一朵一朵的接连被剪掉,在郯(地名),章邯派部下击溃了陈涉的同乡邓说,在许(地名),五逢和他的军队也被章邯赶出。
邓说和五逢先后回到陈涉老巢,很奇怪,五逢没事,陈涉只解决了自己的同乡。
枝叶砍光了,只剩下树干~陈涉的老巢大本营:淮阳。
但这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已,淮阳无险可托,无坚固城池可守,最主要的是,陈涉没有人可以守了,周文死了,吴广死了,田臧也死了,气数已尽,应该轮到他了。
淮阳被包围,在勉强顶了几天后,章邯进了城,没有能找到陈涉,只有他的上柱国(宰相)房君。
没有多余的废话,杀了。
而陈涉竟然从乱军中逃了出去。
没去多远,就在淮阳城西边,那里还有一个叫张贺的人还存了些人马。虽然指望着张贺挽回败局的机会是零,但是,垂死的挣扎还是要作的。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虽然章邯当时听不到这句话,但意思他还是知道的,他没有给陈涉喘息的机会,又迅速的把陈涉围了起来。
陈涉也被逼急了,当章邯发动攻击的时候,陈涉亲自到城门上指挥战斗,顺便激励一下士气。
但是他好象没意识到,他是没带过兵的,搞指挥,他不行
因此,战斗的结果是:城破,张贺死。
陈涉又一次的逃出了性命,也不知道是因为陈涉太擅长于逃命,还是章邯太不擅长于抓人。
谁说跑路不是一门技术!
这一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