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昌县(第1/1 页)
丁没有?”
赵芪老脸一红:“这…这等秘辛之事,如何打听啊。不过也没有听过长公主有什么风流传闻啊。”
黄小豆点了点头:“公主府的男丁也都被遣散了,只剩一个马夫,平日里出来拉点重物。你若是想打听那婢女,可去南巷的胭脂铺碰碰运气,若是打听那个马夫……不妨去北市卖银炭的铺子看看。”
“明日我去,”赵芪拦道:“林伯脸生,不好打听事。”
******
“掌柜的,你这炭卖的太贵了些。”
“这可是上好的银炭,昌县就我一家卖,您去别家瞅瞅,都不如我这炭好。”掌柜的懒懒地坐在躺椅上,对赵芪爱答不理。
“这么说,昌县的达官贵人,都是用的您这的炭咯。”
“那是自然。”
“那公主府的炭也是来您这买咯?”
掌柜的一听赵芪是来打听事的,直接闭上了眼:“不买就别瞎打听。走走走!”
“啪”的一声,赵芪拿出了一锭银子敲在了柜台上:“你这还有多少银炭,我全买了。”
掌柜的一听,立马坐了起来。
“你要是买炭我可就不困了。”掌柜的身手就要拿那银锭子,被赵芪挡了回去。
“公主府的炭都是从我这买的,您就放心用吧。”掌柜的两手一摊:“你还想问什么?”
“公主府的马夫你可认得?”
“认得啊,每次都是他来,一买买一车。这上个月刚来过,恐怕一时半会是不来了。他婆娘是公主府的奶妈,连同着两个儿子,都在公主府看家护院。”
一连两天,林伯都在后巷蹲着。长公主府后门紧闭,只有偶尔一个年轻的侍女出来采办食物,看年纪并非是那马夫的婆娘。
林伯的生意倒是有口皆碑,日日都有人来算上一卦。张婶去福宁医馆开了药,虽然她儿子还未好转,但她每日都会给林伯留一个发糕。一直到酉时,后巷的商贩才稀稀疏疏地离去。
林伯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他打量着今日公主府应该不会再有人进出了,便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
这时,公主府的角门开了一条缝,一个四十多岁的嬷嬷往外探了探脑袋。
林伯顿了一下,放慢了脚步,还是佯装着准备离开。
“等一下,等一下。”那嬷嬷从门缝挤出身子叫住了林伯,向林伯行了一礼,“大师请留步。”
“贵人有何事相问?”
“大师,不知可否为老身算上一卦?”
林伯点了点头眯眼一笑,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能否算算老身的小儿,何时才能娶到媳妇?”那嬷嬷嘿嘿一笑,“小儿今年刚刚十八,这几日看着大师算得准嘞,怕过个三年五载的大师您又云游到别处找不到了您,这才唐突来算上一算。”
“无妨,嬷嬷在这大户人家里当差,想必平日见到的都是些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眼界自然是高些。但儿孙自有儿孙福,嬷嬷不必太过忧心。”
那嬷嬷一挥袖子:“就是给人家当奶婆的,怎能跟那些贵人相提并论。大师能算的出来吗?”
“自然,公子的生辰八字你可记得?”
“记得记得,天顺六年,八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