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部分(第3/4 页)
十里远,比较安全,所以冀北分巡道兵备道的驻跸之处便迁到了镇河堡。于是自然而然的,这一出军堡就成了兵备道的直辖,从北东路中划了出去,北东路参将就变成只统领七座军堡了。
但是现在,董策这个新任的北东路参将辖下的军堡,又变成了八座,因为增加了一处新的军堡——磐石堡。
董策虽然升任北东路参将,但是他磐石堡守备的差事并未交卸,还是兼着的。说实话,就算是让董策交卸,他也是不会交的,磐石堡才是他的根基,这个差事,他必须要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照理说,董策现在已经正式接任北东路参将了,理当在得胜堡驻扎才对,得胜堡城高池深,城里面积也大,设施也完善,城防系统也更加强大——别的不说,就说城墙上那些千斤重炮,便是大同镇其它地界儿少见的,董策也很是眼馋。但董策还是决定继续驻扎在磐石堡,还是那句话,磐石堡,才是他的根基。
而且磐石堡要紧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周围的土地太肥沃,那些正在生长的麦苗太值钱,绝对不容有失!
第二日董策便离开得胜堡,回转磐石堡去了。
回到磐石堡之后,他则是立刻派出家丁,去往北东路下辖的各个军堡传信儿,让各军堡的守备官、操守官,带领他们麾下所有精兵,以及他们辖区范围内所有军民百姓的名录,于腊月初三日前往磐石堡!
这个消息,很快便在整个北东路境内传开。
其实北东路的面积并不是特别大,北东路下面下辖的这八个军堡,每个军堡相距也并不远,近的不过是两三里地而已,远的也就是数十里。整个北东路的地面儿,方圆也不过是数十里,消息自然传得很快。
而和北东路原来的那八座军堡比起来,董策的磐石堡所在的位置,其实是偏南的,并不在北东路的范围之内。磐石堡比北东路中最南的那座军堡,还要往南三十多里。
这样自然是使得董策和其他军堡的守备官操守官沟通交流起来有些不大方便,但也有个好处——身居腹地,很是安全。便是有敌人入寇,也先打不到这儿来。
回到磐石堡,董策却并未立刻进入磐石堡,而是在洢水河南岸溜达了一圈儿。
洢水河南岸,乃是磐石堡步军和白莲教大战之战场。
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但是战争留下的痕迹却依然未曾消除。黄色的土地上,时不时的能够看到大片大片的褐色痕迹,那是被鲜血浸泡形成的。行走在这里,经常一不留神便踢到什么东西,那或许是半截断裂的箭杆,或许是一块儿碎裂的兵器碎片,甚至还能瞧见人身上某一处的骨头。
那是在战争中碎裂的人体残骸,在收尸的时候被忽/略了,便留了下来,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外面的皮肉已经烂光了,只剩下里头的骨骸。
冬季的洢水河岸边,南岸北岸都是大片大片的芦苇,一片枯黄,一阵风来,芦苇起伏,为这片土地平添了几分凄凉。
董策转悠了一圈儿,很是满意的点点头,自言自语道:“就是要让你们见识见识,这一场大战是何等惨烈。当然,是白莲教惨,我磐石堡烈。”
回到磐石堡之后,董策立刻便让人在磐石堡洢水河南岸建起一座高台来,但是他特意叮嘱,莫要动那些战争留下来的痕迹。对这台子,董策没什么要求,只要两日之内完工,两丈高就成,至于是夯土制成,还是青砖巨石大木建成,他都不管。
第1001章 一零一九 拒墙堡
磐石堡的效率还是很高的,董策下令之后,第二日傍晚时分,高台就已经建好了。
而后,董策又把石进和周仲都叫过来。
“这几日,你们操练士卒的时候,跟大伙儿说,别各个杀手队单练了,一起操练吧!”董策沉声道。
石进和周仲两人面面相觑,没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是这么个意思。”董策道:“让大伙儿排成大型军阵,注意这大军阵的队列,一定要整齐,一定要森严,要让人一看之下,就给人一种极其震撼,感觉我磐石堡步军乃是无敌强军,这样的一种感觉。明白了么?”
董策这么一解释,石进和周仲就明白了,赶紧点头应是。
腊月初三日,董策下令北东路各军堡守备官操守官带领下辖所有军兵来到磐石堡的日子。
北东路的那些军堡,离着磐石堡都不是很近,而且这些军堡的各个守备官操守官麾下的那些士卒,多半都已步卒为主,也没有多少家丁。是以,他们前进的速度便会慢上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