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2/4 页)
不比他岳母强多少,揽过大权的他也没能力挽狂澜。
1384年4月6日,奴诺在“阿托雷洛斯战役”(battle of Atoleiros)中以一千八百步兵轻取六千卡斯蒂利亚骑兵,竟然无一人受伤,这不仅在他本人的军事生涯中写下辉煌一笔,也再此证明了步兵方阵完全可以克制骑兵的攻击。
胡安一世没辙,转而重兵包围里斯本,并以辅助舰队封锁塔霍河(Tagus)河口。
里斯本顿时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约翰只有保住里斯本,保住城里的金银财宝,才有资本把祖国从卡斯蒂利亚手里解放出来。
胡安一世更需要里斯本,这里面不仅有经济原因,还有政治原因——他没有正式加冕为葡萄牙国王,只有在首都搞这套法事,他才能堂而皇之地统治葡萄牙,就算闹到教皇那里也好有个说道。
在争夺里斯本的问题上,双方都紧咬牙关,毫不松口。呐喊着“我很看好你呦”的约翰委托奴诺全权指挥军队,你就大胆地放手干吧!
和胡安一世相比,约翰的军队少得可怜。奴诺知道强行解围危险系数太大,于是他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相继攻占卡斯蒂利亚军控制的多处城市,让胡安一世陷入尴尬的境地。
与此同时,约翰全神贯注于外交攻势。随着天主教大分裂,卡斯蒂利亚和法国因支持阿维尼翁教廷而结成联盟,因此约翰寻求英格兰支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384年正是百年战争打得如火如荼、处在巅峰的一年,约翰此时派使者造访英格兰算是赶上“黄道吉日”了。
此时的里斯本粮仓见底,卡斯蒂利亚军攻入城内大肆屠杀的恶梦让市民久久不敢入睡。
7月18日,葡萄牙舰队舍命给里斯本运去救命的物资,这次大营救的代价极其惨重,葡萄牙舰队全军覆没,指挥官也在水战中英勇牺牲。
尽管塔霍河南岸的城市投降卡斯蒂利亚,但得到物资补给的里斯本终于顽强地坚持住了。城外的卡斯蒂利亚军日子同样不好过,食物短缺、奴诺的袭扰和瘟疫成为他们的终结者。
这场攻坚战最终演变成一场定力考验,谁能坚持到底,谁就能笑到最后。结果,胡安一世先挺不住了,围城四五个月后功亏一篑,率军撤回卡斯蒂利亚。
几个星期后,卡斯蒂利亚舰队退出塔霍河,里斯本终于转危为安。
【安鲁杰巴罗达战役】
1385年初,葡萄牙的主要城市全部被奴诺收复。英军也在复活节这天登陆葡萄牙,虽然英军只有六百长弓手,但他们都是对法作战的老兵,作战经验丰富。
葡萄牙的解放战争由此一改颓势,约翰借机召开全国会议,他毫无争议地当上葡萄牙王国的第十任领导,是为约翰一世。
在约翰一世提名下,时年二十五岁的奴诺出任军队总司令,负责弹压葡萄牙北部依附于卡斯蒂利亚的势力。
返回卡斯蒂利亚的胡安一世不甘心和郁闷做伴,他再次派军征讨葡萄牙,结果惨败而回。胡安一世勃然大怒,亲提大军*葡萄牙。
卡斯蒂利亚军总兵力约为三万骑兵,其中包括前来支援的法国骑兵。葡萄牙军只有六千人,仅是敌人的五分之一。
卡斯蒂利亚军来势汹汹,矛头直指里斯本。约翰一世和奴诺紧锣密鼓地商议一顿,最后决定在敌军接近里斯本之前进行还击。
选择有利战场对于弱小的葡萄牙军来说至关重要,精于指挥的奴诺仔细审视一番,把战场选在安鲁杰巴罗达(Aljubarrota)附近,一座小溪环绕下的平顶小山。
1385年8月14日上午10点,葡萄牙军在山北严阵以待,一双双眼睛紧盯着入侵者即将出现的大路。像14世纪的其他防御战一样,葡萄牙军的部署也是骑兵下马,与步兵布阵中央,两翼布防弓箭手。
中午时分,卡斯蒂利亚先锋部队出现在北方,当头一面大旗,旗下策马者正是全副武装的胡安一世。
看到葡萄牙军的防御阵势,以及周围的地形,胡安一世做了一个最明智的决定:不与敌人硬拼。慢慢的,后续部队陆续抵达,三万卡斯蒂利亚军齐集山下。
安鲁杰巴罗达一带顿时杀气冲天,黑白无常已经做好准备,等着缉拿亡魂。
胡安一世派出的侦察兵发现山南不像山北那么陡峭,比较适合骑兵作战。胡安一世随下令全军转向山南。
卡斯蒂利亚军的行动全被居高临下的约翰一世看在眼里,他立刻命令葡萄牙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