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向他们大声疾呼,使他们在醉生梦死中醒来。但他发出的声音却又是那么脆弱,被花艇上的笙歌所淹没。他出生在桂林南乡山尾村,十一岁时父亲去世,家道贫寒,靠叔父资助才勉强读完小学,后来考入陆军小学,不幸因病辍学。辛亥革命那年,十八岁的白崇禧毅然报名参加学生敢死队,随第一批北伐军出发武昌协同革命军作战。南北和议告成,他被送入武昌南湖陆军预备学校学习,毕业后升入保定军官学校。他熟读兵法,研究战略战术,崇拜管仲、孔明,很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可是离开军校之后,郁郁不得志,几年来一直充当一名小小的连长,不但抱负无法实现,相反被困在百色这不死不活的地方,不知何日才能出头!想得烦闷,有时不免独自到右江边上长叹短吁一番。因此,当他闻知刘日福率数千之众欲向百色进击时,心里不但不慌,反而感到兴奋。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白崇禧心想,正好借刘日福自治军的威胁,实行紧急备战,以此整饬军纪,革除恶习,使全军振作起来,达到起死回生之目的。夏威、陈雄、韦云淞见白崇禧说得有理,也赞成集中兵力,抗击刘日福的入侵,黄绍竑亦感到局势严重,遂也同意加强战备,以武力抵抗刘日福。马晓军迟疑不决,想了半天,才说道:
“如果刘日福见我们备战要打他,岂不是使他进攻我们更有了借口吗?我看还是以和为上吧,我写两封信,一封派人送到南宁,要黄旭初请粤军总司令陈炯明迅速派兵西上增援,一封信着人送交刘日福,质问他,大家都是桂人,彼此又曾同为陆、谭袍泽,为什么要以刀兵相见?要他就此罢兵。”
白崇禧正要说话,马晓军的两个弟弟却从外边闯了进来,气急败坏地说:
“哥,要打仗了吗?我们在西隆还有一大批烟土没运出来呢,你快点派兵去帮助护送吧!迟了就完啦!”
马晓军点了点头,便对工兵营长韦云淞说道:“世栋①,你就带人亲自去走一趟吧。”
①韦云淞字世栋。
几位营长见马晓军已作决定,知道再说也无用,便都从司令部里退了出来。黄绍竑拉着白崇禧道:
“健生,走,跟我到艇上吃花酒去!”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花天酒地,难道刀架在颈脖上了也还要喝吗?”白崇禧忿忿地说道。
“嗨,我说你老兄真是个清教徒,荷包里空得布贴布的,还怕什么呢?马司令的金银财宝,十几箱也装不完,他尚且不怕刘日福来,你我还操什么心呢?”黄绍竑冷冷地笑道,随即指挥夏威和陈雄:“煦苍①、杰夫②,你们给我把他绑了,拉到花艇上去灌醉,然后把他锁到一个姑娘的房间里去,看他插翅飞了不成!”
①夏威字煦苍。
②陈雄字杰夫。
夏威、陈雄与黄绍竑都是容县老乡,平时吃喝玩乐都混在一起,他们对白崇禧那一套很不以为然,现在听黄绍竑一说,便都一左一右把白崇禧挟持着,嘻嘻哈哈地拉到江边的一艘花艇上去了。
三天后,刘日福的自治军突然兵临城下,将百色城三面围了个水泄不通。原来,这百色城与他处城池不同,它依山傍河,只有东、西、南三座城门,没有北门。马晓军的部队,第一、二营、工兵营、机关枪连和第三营大部分都驻在城内,第三营第九连驻在百色城外北边数里的一个苗圃。韦云淞奉命到西隆为马氏兄弟护烟,带走了工兵营一个连及第二、三营各一个排,城内守军,多是刚扩编不久的,加上疏于防范,突被包围,士兵们无不感到惊惶。而司令马晓军慌乱的程度,却远远超过部下的官兵,他实在没料到刘日福会来得这么快,这么凶,一点面子也不给他。他感到六神无主,手脚发抖,眼看着卧室中大大小小的箱笼,呆呆地直出神,最后干脆一屁股坐到那只盛满金条的暗绿色的保险拒上,不住地哀叹着:
“怎的好?怎的好……”
“司令,快下命令,突围!”
白崇禧、黄绍竑、夏威、陈雄一齐来见马晓军。尽管兵临城下,敌强我弱,白崇禧仍镇静如常,他对马晓军道:
“司令,务请当机立断,下令突围,如相持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我带全营由南门杀出,健生由西门突围,煦苍、杰夫与司令出东门,全军沿江东下,到田州汇合!”黄绍竑拔枪在手,两只衣袖卷得高高的,十分慓悍,他是个可塑性很强的人,抽大烟、赌番摊、逛花艇比谁都玩得凶,可打起仗来,却又临危不惧,随机应变,冒死冲锋,又非常人可比。
“走吧!司令。”夏威、陈雄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