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页)
相依赖性的企业或行业在空间上的聚集。产业簇群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方式,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
第一,产业簇群具有规模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簇群深化了劳动分工,实现了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导致了参与分工的所有企业的规模经济性。簇群内部同质企业的密集分布、激烈的竞争和频繁的合作,有利于企业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是典型的学习型群体,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
第二,产业的簇群化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簇群是知识、人才、信息的聚集地。供应商、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这里能方便地搜寻经营、需求、供给等各种信息,可以节约搜寻的时间和费用并提高效率。
第三,产业的簇群化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簇群内的企业面对的是共同的市场、共同的供应商、相似的生产技术、相同的劳动技能要求以及相似的自然资源,而且产、学、研相互借助,互为平台。因此,能够极大地提高资源的整合程度,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有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
总之,产业簇群具有分散发展不可比拟的优势,国际知名战略家波特认为,拥有声名显赫的产业集群正是发达经济之所以发达的原因,这些集群作为“本垒”,培育了所在国或地区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从而奠定了其在全球经济中不寻常的竞争能力。正因为如此,簇群化成为当代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文化产业园是产业簇群的一种表现形式。发展文化产业园,有利于改善文化产业布局结构,是地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本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一个捷径。我国文化产业园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但发展势头猛、数量增加快。如果按一个省平均10个文化产业园计算,全国就有不下300个文化产业园,实际上有的省市远不止10个,如上海已经宣布启动18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市的发展规划是要成为伦敦、纽约、东京那样的“国际创意产业中心”,到2007年底,形成70~80个创意产业园区,吸引3 000至5 000家各种创意类企业在园区内集聚。湖北省准备在未来几年内投资73亿打造15个文化产业园。目前,北京已经形成的有名有姓的10个大文化产业园区,加上其他没有正名的园区,估计总共不下20个。 。。
未来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6)
当然,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园区太多、重复建设。一些地方存在着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的现象。另外,政府涉足太深,房地产开发色彩浓厚。有的规划论证不充分、定位不准确,导致经济效益不理想、产业化水平低。但总体而论,文化产业发展的簇群化、园区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在未来十年,随着文化产业园热的继续升温,我国文化产业园的数量还会增加,在某些地区将产生若干具有区域竞争力甚至具有国际声誉的文化产业园区。
趋势之五:由于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将明显提高,产业融合趋势明显
文化产业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图书报刊业的发展、电影电视的出现都与科学技术的突破和运用息息相关。近年来,现代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宽带技术、多媒体传播、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兴起,更是对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传播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数字技术的突破和运用直接导致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诞生。
第二,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产业中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实现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促进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并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高科技甚至能使正在衰落的产业摆脱困境,出现“复兴”。
高科技正在使电影这个“夕阳产业”充满新的希望。随着高清晰度数码成像电影摄影机的研制成功,电影拍摄正在进入“无胶片”时代,电影业的运行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电影在拍摄阶段已经数码化,对拍竣的内容进行电脑特技加工时,一切便变得异常方便,费用也成倍节省。没有了胶片,也就不需要洗印拷贝,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运送拷贝,不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和创造昂贵的恒温条件来储藏拷贝。数码影院应运而生。在这种影院里,没有传统的放映机,也没有放映员,只有一名负责接收从光纤或卫星传送过来的数码影像的技师。而且,这位技师能同时为同一地段的数家电子影院服务,即把一部电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