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几点忠告(1)
对垄断的额外解释
在我们结束本章的名词解释之前,尚需做一些额外的解释。首先,本书的重点是困局与利用不足的一种形式,即当所有权太过分散时产生的悲剧。这里,多位所有者互相阻碍对方使用一种稀缺资源。垄断也会造成使用不足,单一的所有者会阻止其他所有人使用资源。这种情况也是悲剧,但并不属反公有资源范畴,因此也就不是我所指的困局。
在旧经济制度下,不少公司实行垄断—贝尔公司、铁路、地方自来水公司。社会从这些部门的垄断中获得了规模经济的好处。国家制定政策,通过复杂的费率调控和极为谨慎的监督,避免垄断集团滥用权力。美国的电话线路比其他许多国家便宜,而且布线范围更广。这种垄断的成本大多是无形的,和胎死腹中的发明创新一样。倘若利润受政府限制,创新会使现有的投资报废,垄断者为什么还要创新呢?垄断管理天生就具有难以权衡的特点:应当允许私营公司与美国邮政竞争吗?应当允许全国性电话公司合并吗?
在信息经济下,无形财产的任何一部分,比如专利,都属于垄断。我们奖励专利,因为垄断利润刺激了发明创造,也因为专利促使发明者公开发明创造(没有专利的话,人们宁愿把发明创造私藏起来)。另一方面,倘若竞争者能随意使用基因拷贝,药品会更便宜,获救的患者会更多。为平衡创新、公开和竞争的价值,美国国会不断调整专利赋予所有者的权利范围。管理专利法牵涉到复杂的政策问题:到底哪些专利给社会带来了过高的垄断成本?
垄断困境,不论是在新经济还是旧经济下,都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不过,那得另外写一本书来专门论述了。不管是好是坏,进退两难的窘境是类似的。然而,对于分散所有权和专利带来的棘手局面,我们没有太多处理经验。困局词汇表的侧重点不是垄断性,而是多重性。
慎待“绝对”
在探讨困局时,请远离绝对。52 首先,反公有资源所有权不见得必然导致悲剧。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充分掌握信息,并能以零成本在彼此之间进行议价的世界里,那就能避免反公地悲剧(诚如完美的世界里没有公地悲剧,这么说吧,完美的世界里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悲剧)。然而,在实践当中,议价从来不是免费的,人们推卸责任,为获得报酬拖延时间,此外还有认知局限影响着所有者的决策。在真实的世界,反公有资源所有权并不必然导致悲剧,但出现悲剧的情况也确实很常见。
其次,从理论上来说,反公有资源更可能碰到过度使用,而非使用不足。以加利福尼亚沿岸的房地产开发商为例。不同的社区组织、环境保护主义者、邻里和政府机构,每一方或许都对地产项目有着不同的设想。可是,即便身处这片管控的沼泽地,倘若履行开发否决权成本过高,过度建设的情况仍有可能出现。反对开发的每一方都宁可袖手旁观,指望其他人完成沉闷的公开聆讯。想搭免费便车的人太多,开发项目要面对的阻力就很小了。不过,加利福尼亚沿岸到底是过度开发还是开发不足,是个实证问题。也就是说,就我所见的大多数案例,反公有资源管制往往与困局联系在一起,经济建设是太少而非太多。53
反公地喜剧或许是故意设计的困局
几点忠告(2)
最后一点解释来自法学家卡罗尔·罗斯,她注意到所谓的“反公地喜剧”54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好处。某些资源,如公路和水路,公有最有效率。罗斯指出,执行私有产权本身很昂贵,有时候,不管从经济还是社会的角度来说,成本都超出了收益。村镇公共绿地和市政大厅对社区所起的巩固作用,有着宝贵的社会价值,很难用货币加以量化。罗斯对反公有资源的看法非常有用—较之单一的所有权,我们或许更偏好集体性排斥,这是有着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理由的。比方说,创造多重否决权,或许有助于保护珍稀资源,避免暂时性政治压力的强迫开发,如纽约市的中心公园或亚利桑那州的印第安墓地。55 类似地,“保护管理权交易”也有意识地利用困局来达成环保目标 56 (有了保护管理权交易,所有者卖掉或放弃开发土地的权利,获得减税,并保留继续按当前方式使用的权利)。倘若环境收益超出所有权分散的成本,分割所有权创造困局的做法或许是站得住脚的。话是这么说,但权衡之下,我仍对此持怀疑态度。假设一代人之后,社区希望减少无序扩张,但发现管理权七零八落,根本没法进行“善后”建设,情况会怎样呢?在我看来,不少“保护管理权交易”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