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皮耶斯特瓦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她的父亲珀西是一位越战老兵,而她的祖父则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高中时,皮耶斯特瓦就担任了后备军官训练队的队长。但是高一时,她就结婚并生育了两个孩子,这中断了她的从军计划。2001年3月30日,离婚几个月后,皮耶斯特瓦报名参军,在斯蒂尔堡接受了入伍训练。
皮耶斯特瓦死在纳西里耶,作为一名战士。政府给予的评价是一枚铜星勋章;第一夫人劳拉·布什的造访;赠与她儿子布兰登和女儿卡拉的教育基金;还有凤凰城的两个地标——斯阔峰和斯阔峰高速公路也被用她的名字重新命名(这个决定得到了印第安族群的拥护,因为“squaw”这个与印第安有关的词汇本身带有侮辱性);而作为母亲,布兰德和卡拉对她的评价只有等到将来才会知道。
2003年4月12日,皮耶斯特瓦的遗体被运回美国并安葬在霍皮族印第安人保留地。
战争,并没有让女人走开。
他们为何而死
在伊拉克阵亡的美军当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并非出生在新大陆,不是喝着可乐,吃着汉堡,听着HIP…HOP长大的。在他们乘坐运兵船或者运输机抵达伊拉克的时候,有些人甚至都没有美国国籍。
来自美国国防部档案:战死者(6)
何塞·安东尼奥·古铁雷斯,22岁,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部队第2营一等兵。古铁雷斯出生在中美洲的危地马拉,很小就成了孤儿,他的童年是在危地马拉的街头流浪中度过的。14岁那年,他跟随一群非法移民越境进入墨西哥,然后穿过墨西哥进入了美国。也许是因为年龄太小,古铁雷斯没有被遣送回国,而是被接纳成为美国公民,并在加州接受了大学教育。2002年3月他加入海军陆战队。服役仅仅1年后,2003年3月21日,古铁雷斯战死在伊拉克港口城市乌姆盖斯尔近郊。
他是第一批在伊拉克阵亡的美军士兵,美国不是他的祖国。
古铁雷斯的养母诺拉·墨斯奎拉说,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建筑师,然后把他的妹妹从危地马拉接来。
孙明,美籍华人,20岁加入美国陆军,
20岁的孙明有两个愿望:一是参军;另一个是取得美国国籍。2006年3月,他实现了第一个愿望;10个月以后他的第二个愿望也实现了——但却是在他死后。
他在拉马迪阵亡几天后,一份追认孙明为美国公民的证明文件也郑重交至孙明父母的手中。
孙明1995年8岁时随同父母从中国移民美国。高中毕业时还不是美国公民,也还未拿到绿卡,所以还参不了军。于是孙明进入了一所当地的社区大学读书。绿卡办下来后,孙明甚至没有告诉家人一声就报名参了军。在科罗拉多州的卡森堡接受了基本的训练。8月中旬,孙明在受训仅2个月后,就被派往伊拉克。
2007年1月9日,孙明所在小队在巴格达以西的拉马迪巡逻时,突然遭遇一小股伊拉克武装分子袭击,战斗中孙明中弹身亡,年仅20岁。他也成为首位在伊拉克战争中阵亡的中国籍士兵。
在1月22日举行的葬礼上,美军代表授予孙明父母铜星和紫心勋章。一份追认孙明为美国公民的证明文件也郑重交至孙明父母的手中。
到底有多少像孙明和古铁雷斯这样的亚裔和拉美裔美国士兵在伊拉克阵亡,没有人统计过,更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是为什么要把自己置于这个星球最危险的前沿,他们身着美军作战服,手持M4突击步枪为美国而战,但他们中的一些人从法律意义上讲根本不是美国人,他们的死亡难以定义。
战争就是杀戮
战争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象。你可以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出发去分析伊拉克战争背后的深层原因;也可以从军事技术的层面观察伊战对战争形态本身的影响;甚至可以全凭个人好恶选择支持哪一方。但不论从哪一个角度,都请不要认为战争是胜利的水兵在巴黎街头拥吻美貌护士的浪漫故事;也不要认为战争是金戈铁马、裂土封疆的英雄传奇。当生命的个体在战争中每一秒都面对不可预知、不可掌控的命运,每一秒都有可能被大口径狙击枪子弹轰掉脑袋,被炮弹炸成两截,这与浪漫、传奇没有任何关系。
2003年,《滚石》杂志的特约编辑埃文·赖特随同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营参加了伊拉克战争,在战争的最前沿进行了“嵌入式采访”。在六个星期时间里,埃文·赖特乘坐一辆没有装甲的悍马车,与海军陆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