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赵平安的过分投入,同样也惊动了安平科技的几位高层,曹征和郑夕玲已经不止一次上门探视过,也劝说过让他不要这么拼命,可赵平安根本不听呀,因为他的研究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阶段!
这大半个月以来,他一直在探索着利用新型技术来矫正视力的可能性,先是从激光原地角膜消除术入手,看能否对其进行改良,从而彻底遏制并发症的发生。
为此,他结合准分子激光手术中的激光还原角膜磨镶术(lasik)与激光上皮下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k),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术式epi…lasik,较好的避免了两者的不足,利用激光旋转上皮刀在角膜上皮层‘做活性上皮瓣’,厚度仅50多μm,最大限度的‘节约’了角膜厚度。
但是,这种术式还是存在缺陷。
在对动物的**实验中,赵平安发现,由于在眼球卧位手术时,无法控制眼球的旋转、变形,因此手术的精确性难以保证,所以epi…lasik术式虽然能减少术后刺激性,甚至能降低角膜混浊的发生率,也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近视回退,只是,它依然不够完美。
所以后面,赵平安又异想天开的将epi…lasik术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造了一种以trace定位系统引导的新型激光手术,在手术之前,先进行tracey/itrace 波前相差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和虹膜照相,再将数据输入专门的软件系统联机对照。
这样一来,不管眼球怎么旋转、变形,激光都可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定位,完全避免了眼球变形和旋转造成的误差,也使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真正趋于完美。
按理说这样的一项技术已经足以震惊世界,它成功攻克了完美矫正视力的这一世界性难题,但,赵平安觉得还是不够好!
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太复杂,这样的一种全新视力矫正设备别说是普及开来,就算是生产,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时间上与赵平安的计划存在落差;第二是费用问题,想要进行这样的一次视力矫正手术,费用起码得以数万人民币计,这无疑也会使得它失去广泛性。
所以,在经过再三斟酌之后,赵平安作出了一件传出去恐怕会令全世界人民都恨不得将他活剐的举动!
他将这项技术直接抛弃了,一切回归到起点,重来!
ps:我一直在告诫自己这是一部科幻作品,必要的严谨与逻辑性还是要有的,但是,这样写起来真的好废脑啊!特别对于我这种手残党而言,今天这两章(第二章写到一半)到底写了几个小时连我自己都忘记了,心塞啊!最近有个蚊子腿,也不奢望打赏,推荐票不花钱,希望兄弟们支援之下,还有记得收藏本书哦,不然任务不达标,下个星期说不定要裸奔了,想想都脸红啊!(捂脸)
第41章 准备好翔!
赵平安之所以敢这样做,自然有着自己的凭仗,实际上对于激光手术的研究,只是因为他对视力矫正领域一窍不通,所以才寻思着通过这种探索前沿技术的方式,稍稍科普一下,没想到最后还真给他倒腾出来了解决办法。
其实他从不认为根治视力问题的办法会是手术,这算是一种偏见吧,毕竟手术这两个字听起来都让人感觉得慌!
以他这段时间对于视力矫正的一番研究下来,他深以为,这一领域的科学家们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而忽略了最本质的问题。
众所周知,人们所谓的近视、远视、包括散光,其实可以统称为屈光不正。
何为屈光不正?这个就必须得先从眼球说起。
眼球如同一件精密的光学仪器,包含着复杂的光学原理,构成眼球光学系统的主要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屈光。
我们所注视的物体,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是获得清晰视力的前提,在眼睛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被称之为‘正视’,若没有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就称为‘屈光不正’。
而近视,就是光学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远视,则是光学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还有不同子午线上的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则被称之为散光。
从屈光不正的原理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关键词光学聚焦!而导致光学聚焦点存在偏差的罪魁祸首,就是眼球内的自然晶状体!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