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部分(第1/4 页)
。
在朱常洛被封为太子的同时,朱常洵也是被封为福王了。而他这个福王所享受到了远远要比朱常洛那个太子要多得多了。可是朱常洵不满足,而为了自己的儿子,郑贵妃也是想尽办法。
当中一条,就是明明已经被封王,却是迟迟不肯前往封地就藩的事情了。而对于这件事情,虽然朝中的大臣们也是多次上奏,可是朱翊钧也是一直不理会。
而到了如今,这年月也实在是太久了。而随着rì子一点一点推进,即便是郑贵妃也明白,再不就藩也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可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朱常洵的封地在洛阳,为了给他建造王宫,花费就将近有三十万两白银,是普通标准的十倍。而随着大臣们吵得越来越凶,郑贵妃也知道不能再不走了。所以在走之前,她又想了几条。
首先,福王之下的庄田须有四万顷。这点在群臣力阻之下,减少到了两万顷,但是几百年如此,这庄田的数目也实在是太多了。而中州丰腴的土地不足,便是抽调山东、湖光的良田,凑足这两万顷。
第二,朝中这十年来所查没的那些贪官的财业,尚存宫中的,全数拨给福王府。关于这一点,朝中的大臣找不到反对的道理,也就同意了。
第三,从扬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种杂税拨归福王府。
第四,四川盐井的一部分收益归福王府。
第五,请淮盐一千三百引。要知道一引就是十丈,也就是一万三千丈。
这后面三条如果实现的话,那当真是祸国殃民了。结果大臣们自然是拼死反对。但是最终,还是靠着冯宝请李太后出面,这才是解决了这件事情。而这件事情当中,也是让李太后将郑贵妃大训一顿,有此,也是让极为孝顺的朱翊钧对于郑贵妃的想法有了极大的转变。
而在那之后,又有一些事情,更是加速了这个进程。
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 梃击之案
() 在太子已经立下,而朱常洵也已经被封为了福王之后,按道理说他就应该前往自己的封地就藩了。可是自然的,对于目前的这个结果一点都不满意的郑贵妃自然是不甘心的,所以她更是千方百计的想要将朱常洵留在京城里。而也是因为处于对郑贵妃的宠爱,所以朱翊钧也是答应了这件事情。而这一留那就是十多年的时间。
但是显然,不管如何,朱常洵既然已经被封王了,而且作为一个有自己封地的藩王,他也是不可能永远都留在京城里的,他总是要前去自己的封地的。
尤其是如今,经过了这么多年之后,通过郑贵妃的不懈“努力”之下,朱常洛太子的位子那是越坐越稳,而反倒是郑贵妃她自己是越来越不受朱翊钧的待见了。
看明白了这种形式的郑贵妃也是明白,自己不能再胡乱施为了,要不然的话恐怕就连她好不容易才挣来的最后的资本,那都是有可能失去的了。因此,郑贵妃如今在宫中是非常沉默的,甚至于她想要恨也恨不起来了。毕竟让她会如此的最大也是最明显的一个人,冯宝,早就已经埋起来了。就算是她让人开棺鞭尸那也解决不了她现在的问题。
而这么一来,在郑贵妃的这种沉默之下,显然朱常洵也是没有办法长时间留在京城里的了。所以在万历四十二年的时候,这件已经是被大臣们提了不知道多少遍的事情,也是被提上rì程了。
而郑贵妃也是知道,这件事情也是没有办法再继续瞒下去了,所以她也是想尽办法为自己的儿子敛财。当中,有些条件是还在大臣们的容忍范围之内的,也就被答应下来了。而有些条件当真是可以被称作祸国殃民的,自然是遭到了极大的反对,再加上冯宝从很早就开始在李太后面前说这件事情了,所以那些条件也是没有答应的。
总之,为了自己的儿子,郑贵妃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想出来了许许多多的办法。
而当事到临头的时候,朱翊钧倒是并没有说什么,但是郑贵妃却又是有些反悔了。而她又想着去找一些借口,就比方说第二年是李太后七十大寿,所以她是打算借着为李太后祝寿的借口,再将朱常洵留在京中一年。
只不过这一次,即便是冯宝已经不在了,可是知道了这件事情的李太后,根本就不用任何人给她扇耳旁风,再加上这么多年下来,郑贵妃在宫中的所作所为,李太后即便是很多时候都没有说过,但是却也是记在心中的。而如今,他这个孙子都这么大了却还是不就藩,李太后也是看不过去的。
所以,在郑贵妃想要用这个理由让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