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给于忠时,于忠高兴的脸上笑容比天真烂漫的孩子还灿烂。
宋健的爸爸宋一平是国家干部,在老家县城任交通局局长,社交圈子很大,交际广,到部队看望孩子顺便带两瓶酒给连队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单从孩子在连队长的培养关心下成长,就是说得过去的理由。
至于那两瓶茅台酒是宋健的爸爸自己买的还是别人送的那就无所谓的事了,世上的事情你管得过来吗?
宋一平这样的级别,在地方掌管一片天下的人,别人有求于他,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别说送一瓶,就是送个十瓶八瓶的他也未必不收。
但部队是有要求的,不准收受战士礼物相当重视,也不能说是地方就支持收受礼物,这要看本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程度和处理能力。
反正那两瓶茅台酒郭振军看见宋健送给了于忠,是在一天的晚上。
除此之外,宋一平来队时还请于忠在外面酒店喝过酒。
部队规定,战士家属来队临时看望的,第一顿饭有连队领导陪同,进行问候,向家长交代一下孩子在部队的表现,成长情况。
于忠做了,也介绍了宋健的表现及成长情况,并且介绍的很全面,很具体。
只是地点从连队食堂改换到了地方酒店,主人和客人也换了位置。
这让郭振军很费解。
郭振军在临时家属房喝酒弄了个警告处分,听说有人到于忠哪儿告状,到底是谁郭振军还不清楚。
民不告官不究,本来于忠是知道郭振军经常在临时家属房喝酒的,这小子这段时间变成刺头兵了,像换了个人似的,而自己没有了工作漏*点,只要不出大事就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管他。像这样的兵还是留给连长来收拾吧。
可连长休假一个月,老母亲病故了,短时间内回不来,连队这几天连续出事,不能说与己无关,总不能把责任全推到连长身上吧?
郭振军是应该收拾一下了,要不我就得挨收拾,于忠心想。
那天郭振军中午喝酒多些,下午也没回连队参加训练,晚上连队点名时,他正在家属房热火朝天的炒菜,也没有参加。
郭振军炒的一手好菜,吃过他炒的菜的人都说。
大家都知道他那炒菜的手艺,是在家属房练出来的,他没在炊事班待过,也没有参加过厨师培训。
大凡老乡家属来队,不管是那个连队的老乡来队,他都竭尽全力热情帮忙。
换得的是美味可口的下酒菜,用不着回连队吃那些你愿意吃和不愿意吃都得吃的那些按照事先菜谱做的菜,毕竟小灶从佐料选配到制作过程要比大灶精细的多,味美可口也就顺理成章了。
一般情况下,家属临时来队所需油盐米菜都是连队供应,大堆里挑精品那是轻而易举的事,特别是炊事班有老乡的情况下,更是锦上添花,挑选些优质的原材料拿回家属房再细加工,做出来的菜不用吃,看着就流口水。
像郭振军这样的特殊人物,每个连队的炊事班混的都比较熟,逐步建立了特殊的群体,关键的时候互相利用。
所谓的关键,也只限于家属来队吃饭,或者说平时大家想喝酒弄桌菜的时候,权利还是有限。
那天是四连的老乡金革文的父母来队第二天。
金革文与郭振军是同学关系,邻村,相距两三公里。
金革文的父母对待郭振军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
郭振军上初中那阵没少在金革文家吃饭,他拿金革文的父母全当自己的父母。
金革文是四连二排的一班长,连队的训练不能耽误,自己手下有一帮兵,照顾老人的事全权委托给了郭振军。
郭振军是高兴来不及,觉得老人家过来了,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别人的家属来了都挺身帮忙,何况是金革文的父母,他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
金革文最近在办理提干的事情,前些年申请过多次,不是条件不够就是名额有限,最近上面又下来几个名额,金革文一直在努力争取,在这节骨眼上必须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郭振军了解金革文的目前处境,竭尽全力帮他,二老来队照顾的事全部承揽。
郭振军忙活了两个小时,做了十个菜,六荤四素,摆满了园桌。
落座的除了金文革的父母,还有前来看望的三个老乡。
金革文从三位老乡拿来的六瓶酒中随便取出一瓶打开,笑着说:“既然拿来了,就不客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