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2/4 页)
。”杨华知道张知府在顾虑些什么,这次若要土改。牵动太大,若传到东京。不知道要被多少人弹劾。可现在朝廷已经被金人打得焦头烂额,哪里还有精神来管太原。再说。路上可都是金兵,朝廷政令能不能出开封都成问题。山高皇帝远,咱自然可为所欲为。现在的太原已经被连续一年的大战弄成一片焦土,再不耕种,来年大家都要喝西北风了。
张知府叹息一声:“也只能这样了,事急从权。现在的太原一府总共也没几万人,其中大多是妇孺,要想来年不至于饿殍遍野,还得靠河东军的精壮劳力。”河东军现在虽然名义上只有五千,但加上辅兵和实际控制的壮丁,至少在两万以上。要种地必须靠这群劳动力。太原又是座军镇,看来,不军屯是不可能的了。
而军屯你总得给军人一些好处吧,以军功授地倒是一个好法子。
张孝纯也只能答应杨华以官方地名义分配土地,签字画押,把新地地契分发到士兵们手里。
一个正在搜索希尹大帐的士兵突然发出一声欢呼,手中捏着一卷纸片大叫:“禀杨侯,找到北奴机密文件了。”
杨华接过来一看,一个字也不认识:“这是什么?”
“女真文字。”王纳笑眯眯地将完颜希尹正在创建女真文字一事同杨华说了。
杨华冷笑一声将那卷纸撕碎了:“女真蛮夷也想邯郸学步,可笑!”
一阵风吹来,漫天都是雪白地纸片,沿着起伏的大地飞扬。
“下一步我们该何去何从?”古松小心地问。
“哪里都不去。”杨华叹息一声:“我们留在太原过冬,身为河东军统帅,没有朝廷军令,我是不能离开这里地。未来几个月风云动荡啊,诸君抓紧时间养精蓄锐。”
古松又道:“赵明堂私自调动军队,军法不容,还请杨侯示下。”听古松这么说,张孝纯面色一变,这是同他也有关系,古松现在提这个不是在打自己脸吗?
杨华叹息一声:“此事怪我,赵明堂有功,若不是他,太原起火,我军危也!传我令,奖励赵明堂良田一百亩。”
“是。”
听杨华这么处置,张孝纯终于松了一口气。
可是,杨华接着说:“赵明堂私自调动军队,军法不容,按律当斩。不过,考虑到他功勋卓著,事急从权,就打他二十军棍。”
“是。”古松正要离开。
杨华又叫住古松,“你去对赵明堂说,我叫小陀螺长得也不算丑,就给他小儿子了,找个好日子先把婚事定下来。等小陀螺满十六岁就嫁到他们赵家。”
古松一笑:“老赵这二十棍值了。”
杨华转头对张孝纯说:“张大人,下来之后还有一事想麻烦你,因为要军功授田。太原城附近的土地要重新丈量检视,还得在城东开出一快空地用于建设新城,码头、集市都要重新建造。你是太原知府,精通地方政务。这事情还得请你领衔,我让虞允文和高昌来协助你。”
张知府心中欢喜:“如此甚好,新城一但建成,利国利民,张孝纯敢不用命。”
“黄公公,你看这么安排可好……黄……”杨华扭头看过去,却见监军黄彦节正带着他那群小鸡在草地上玩耍。黄公公来太原时带地那群小鸡已经长出大羽,跑得满地都是。
在阳光中,这个小公公哈哈笑着,大叫:“小陀螺回来,别踩着我的小鸡。”
而小陀螺则张开双臂在草地上奔跑。
杨华微笑着摇了摇头:“这两个孩子!”使来了。“回府之后,杨志忙跑过来。
“啊,宗大人送信过来了,现人在何处?”杨华有些惊喜。
“正在签押房等候,我这就去传。”
“不用,我自去见他。”
送信地是一个嬉皮笑脸的年轻汉子,整个人看起来飞扬跳脱。但他呈上了那封信的双手的虎口上却满是老茧,显然是个有经验的军人。
杨华接过信看了看,宗泽的信很简短,大意是:“宗望的大军正在围攻真定,身为河北义军都总管,他有救援真定的职责。无奈磁州乡军战斗力差,装备也差,因此,暂时只能等先训练好士卒和准备好器械之后再说。如果杨华这里还有军饷,不妨先借上一些。另外,因为要训练部队,没多少合格军官。问杨华能不能派几个人过去帮训练一下队伍。
杨华本担心宗泽不顾一切地率军去真定,他那两千散兵游勇遇到宗望的六万大军,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看他信上的意思,宗大人也没兴趣去以卵击石。如此,杨华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