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2/4 页)
圈:“关群这鸟人现在去哪里了,难道是当了逃兵。以后若被我抓到,非剥了他地皮不可。”
一听杨华提起关群,古松“啊!”地一声,忙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了过去。满面激动地说:“恭喜杨侯,关群有消息了,这是我在金营的细作传回来的消息。是关群的亲笔信。”
“啊。他在金营,快快拿来。”一把抢过古松手中的信件,杨华飞快地读了一遍,良久在拍案大笑:“好,太好了,这个关群鬼点子真不少。”
“实乃秒计也!”古松也感叹道:“如此一来。银术可还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不但如此。关群还为杨侯你平白得了上万大军。真是您地福将啊!”
“呵呵。不错。不错。这人不错。照他说地做准备。此次作战计划就你我知道。小心泄密。”杨华点了点头。突然斜视古松一眼:“古松你说句实在话。我这人是不是脾气太暴躁了些。你们文人对我都极其不满?”
古松本是杨华地老人。倒不怎么畏惧。怒道:“杨侯你觉得你脾气很好吗?杨华一笑。拱手:”我刚才冲动了。向你道歉。“
古松慌忙下拜:“杨侯折杀我了。是古松无能。”
“不不不。”杨华扬了扬手中那封密信:“有这封信在。你军统司当记第一大功。说吧。事成之后想要什么赏赐。都应了你。”
古松一咬牙:“古松不要什么。只需要以后卸任军统司主任一职。专心带部队。你这活儿干起来没劲。”
“滚,滚出去!”杨华大怒。
古松一施礼,恼怒地朝外面走去。
“回来,你还真走啊,事情都没商量好呢!”杨华忙将他叫住:“对了,监军一事你怎么看?”
宦官做为皇帝地家奴和心腹。历来就是一个热门话题。北宋宦官的权力其实很大。不但广泛参与政治,还单独领军。甚至封王。
就宦官担任监军一职从北宋开国以来便有成例,在《宋史》四十三名入传的宦官中。曾奉命监军的虽然只有四人,但钤辖者十四人、都监者十六人、巡检者九人、走马承受者八人。
监军这一职务设置之初,虽有“止令奏报公事,不得侵预边事”之说,实际上其主要职责除了传递军令、奏报战果、察访敌情而外,便是监视军队。
有点像后世的军政委,军队中的所有军事行动都得报监军知悉,点头之后才能得以实施。
而且,因为宦官是皇帝的亲信,皇帝甚至以监军一言,便易边帅,以致其气焰赫然,军中大帅反要看起脸色行事。所以,这一职务地位虽低,权势却重。
杨华本就是一个野惯了的人,现在朝廷派这么一个人物过来管束自己,让他很是难受,只恨不得立即派人过去,半路上把这个讨厌地家伙给暗杀了。
古松看到杨华的忧虑,想了想,道:“实在不行,可联络张知府对其掣肘。”文官和宦官自来就是两个水火不容的团体,有鉴于唐末宦官之害,宋朝士大夫更是对宦官警惕有加。如果能够推张孝纯出来,未免不是一个好主意。
但杨华还是摇了摇头,说:“没用,文官不能插手军务,再说,让张大人对我军队指手画脚算怎么回事。”
古松想了想,又说:“如果那样,就只能有一个办法了。就是怕遭人物议。”
“说。”
“威吓。”古松道:“大人可吓吓那个什么黄公公,警告他这里是战场,安心呆在城里享福就是了,打仗的事不用他操
“呵呵,这个主意不错呀,我杨华本来就是一个跋扈的人,还怕别人议论。”杨华一拍桌子:“太原四面皆敌,山高皇帝远,这地方我说了算。哼,那个黄公公若老老实实还就罢了,断少不了他的好处。如若唧唧歪歪,你们军统司找个由头做了他。”
古松满头冷汗:“杨侯说的是。”
朝廷派来的监军一行由隆德出发,在杨志所率领地两百精锐的护送下随着梁红玉一众家眷在路上走了十余天。终于在八月底来到饱经战乱的太原。
一大早,杨华便带着游奕骑出城十里迎接。
他和全体军官带着三百骑兵全副武装,满面杀气,在路上一通猛跑,总算在长亭接到了黄彦节。
黄公公的队伍规模很大,除了有杨志的两百士兵外,还有一众龙卫军军官的家眷。又是车又是马,队伍拖出去两里长。
杨华等人有心给黄公公一个厉害看看。见了那队人马,立即一声呼啸,抽出马刀,带着队伍扑了上去。一时间烟雾滚滚,马蹄震得地皮发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